“环崖丹霞”是一种独特的环状丹霞地貌,它既不同于东南地区命名的丹霞地貌,更不同于西北干旱的丹霞地貌,表现为“环崖、顶平、身陡、麓缓”等特点,成为中国丹霞地貌的又一完美补充。屏山丹霞地貌,分布于屏山县西部的中都、新市、夏溪一带,隐藏在连绵群山的深处。沿金沙江支流中都河和西宁河溯流而上,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所组成茫茫林海之中,赤红色的陡峭崖壁、高悬的瀑布、层层跌落的流水,展现出它真实的一面,外面平淡无奇,内部别有洞天。这里发育24处丹霞地貌景观,环崖绝壁、长墙、单斜山、石柱、崖壁、额状崖、山峰、峡谷等,类型丰富、系统。
出露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靛兰坝向斜南翼,横亘在屏山-马边交界处的人头山山脊,12个环形崖壁,环环相连、巍峨雄阔,它们呈一字形排列,连绵数公里,崖壁高差在600-700米之间。由白垩系下统砖红色石英砂岩构成,其成因为侧向侵蚀,是与贵州赤水佛光岩环崖绝壁、重庆江津四面山不同的丹霞景观,在地貌类型、内容及规模上均属世界少有,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站立壁下,崖墙陡然而立,恍若直插天际的高墙,仿佛是这方世界的边际,环崖的岩石,皆为红色。那种纯粹的不含一丝杂质的红,尤其雨后初晴,“雨余红色愈精神”,万绿幽谷,皆被这明亮的鲜艳抢了风头。
犹如一面红色环形巨幕临河而立,弧形崖壁直径达700米,崖壁高达600米以上,气势逼人,给人极大震撼。岩壁顶部,峰形如“卧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崖壁之上,“永赖同功”四个大字,将清官汪京修路的故事留存于此。漂水岩、龙虎洞,溯源型环崖丹霞的代表,发育于水系干流和支流交汇裂点上,隐藏于深谷幽涧之中,表面平淡无奇,只有进入谷涧内部,红崖悬立,一帘银瀑从崖墙后缘倾泻而下,直坠谷地。
金沙江一级支流西宁河南侧的支沟,沟谷发育于三叠纪-侏罗纪砂岩形成的破碎台地,河溪不大,却切割出一条深幽逼仄的峡谷。峡谷之上的台地,地势平坦,农田村舍有序,而峡谷之中,陡壁千仞,草木葱郁,俨然明暗的两个世界。进入龙神沟的入口十分隐蔽,在新市通往夏溪公路旁边一幢民舍一侧,以至于很多人多次路过都不知道这里。龙神沟最精彩的景观是壶穴,壶穴是山区河溪独有的地貌,是流水以及所挟裹的卵石对河床冲蚀、旋蚀所形成的口小肚大的穴坑。
龙神沟的壶穴群,分布在峡谷的下游,最大的一个形成椭圆形深坑,深坑腹大而口小,深10余米。站在坑口,坑底幽暗,如临深渊,河溪之水由此坠落成瀑。河床之上,数个大小不小的壶穴密布。
气候湿润、植被发育,降雨丰沛,形成众多瀑布。这里有大小的瀑布数十处之多,可谓千姿百态,有的自200多米高的崖壁之上飞泻而下;有的呈阶梯状,层层叠叠自竹林深处奔流而出;有的如玉珠自崖顶飞溅或如薄纱轻舞飞扬。
洞穴一般主要发育于岩溶地区,丹霞地貌中的洞穴一般规模较小且主要为崩塌形成。这里的白垩系砂岩、砾岩地层中,夹有一层2-3米的泥质灰岩,在地下水的溶蚀和季节性流水的冲蚀作用下,在中都镇太平沟一带形成数个丹霞溶蚀-冲蚀型洞穴,这些洞穴长达2-5公里,高2-3米,宽3-5米,从狭窄的洞口进入,但见洞道逼仄幽深,支洞繁复密集,洞壁光面、溶痕、冲坑、溶孔密布,在丹霞地层区,分布着如此规模、密集的溶蚀、冲蚀型洞穴群,极为罕见。
这里山如龙形,岭若虎脊,峰岭两侧或崖如斧劈,或壁立如削。登上崖顶,豁然开朗,但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相映成趣。极目远眺,群山起伏,云雾袅袅。谷岭之间,飞瀑流泉,林海竹篁。
受金沙江干热气候的影响,每年11月,这里的油菜花早早盛开,花期一直延续至次年4月。成片的油菜花,占领河谷两侧,一望无际的金黄,和青山绿水,赤崖红屋,相得益彰,香透山川。
四川屏山环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宜宾市屏山县境内,由大红岩和龙神沟两个独立园区组成。其中大红岩园区地理坐标东经:103°42′48″—103°49′45″,北纬:28°44′37″—28°49′49″之间,面积49.12平方千米。龙神沟园区地理坐标东经:103°46′10″—103°52′15″,北纬:28°38′42″—28°42′01″之间,面积22.1平方千米。公园距离屏山县城直线距离约50公里,有S307省道和X163、X150县道直达公园,交通状况良好。
2020年1月19日,入选“2019年度第二批国家级自然公园评审结果公示名单”(公示期为2020年1月19日至2020年1月25日),拟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单位。
2020年3月18日,四川屏山环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被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