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肉饼也被称为京东肉饼,是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特产。特点是皮薄,肉厚,油香,吃起来面质软和,肉鲜细嫩,符合北方人的吃喝习惯,既可当菜,也可做主食。
颜色焦黄、外酥里嫩、油而不腻、香醇可口。从表面上看,纸样的面皮儿已经被油浸成半透明状了,都能看清楚里边的肉馅。
面粉、葱姜蒜、猪肉、牛肉。
1、香河肉饼用中筋面粉和30、40度的温水和面,再醒面三十分钟。
2、所谓肉饼即馅中除了葱姜蒜外不添加加任何的蔬菜。配上十三香、盐、味精、少许淀粉、酱油或老抽、香油、豆油搅拌均匀;
3、如果是猪肉和牛肉还可以配一点豆瓣酱来调味;
4、肉馅搅拌均匀后用醒好的面把肉馅包成包子状,然后放在面板上用擀面杖像做大饼一样的擀到薄厚均匀;
5、把饼铛中放上一层豆油,待油热后把擀好的肉饼放到饼铛中,两面均加热到率为焦黄便可以出锅。
1、面要软硬合适,醒面要足够时间。
2、不要添加任何蔬菜,否则就变成了馅饼,而不是肉饼了。
3、把包子状用擀面杖擀成饼状是比较难的,这个也是为什么好多人不会做香河肉饼,把肉饼做的千奇百怪的原因了。
香河肉饼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其前身却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突厥饼。据说当时游走于我国北方草原大漠的游牧民族——突厥族,因为牛羊肉非常充足,面食稀少,所以来客人了,请他们吃面食,就是一种相当高的优待。
因此,在平时招待客人时,主人都会专门做成皮儿特别薄的肉馅饼,以表示自己的热情好客。后来,这种制饼的方法流传到了同样是古代少数民族聚居的回鹘及回回地区。
在明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就有大批回族人被迁移到北京东部河北香河一带。在移民香河的回族中,有个姓哈的人家搬过来不久,就开了家小饭店,并且取名“哈家店”。随之而来的自然还有他祖传的制饼技术。
后来,经过上百年的传承、研究、改进,哈老板及其子孙创造出了风味独特的香河肉饼。
但是,这香河肉饼能够迅速传遍全国,不仅与“哈家店”老板的技术有关,更重要的是还有曾经吃过并且不吝溢美之词的乾隆皇帝的推动。
因为哈老板把肉饼的形状味道发展到比较好的状态,并且有人称其制作技术已经炉火纯青,所以引得喜欢微服私访的乾隆也赶来了。
1770年的一天,乾隆闲来无事,带着刘罗锅到了香河,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该吃点什么来。
突然,在路边,他们看见了“哈家店”香河肉饼的牌子,于是顿时想起,来香河,能不尝尝他们的肉饼吗?于是,二人挪步进去,直接就要香河肉饼。
少顷,跑堂的就端来了肉饼。而刚咬一口香河肉饼,乾隆就呆了,原来人间竟有如此美味。刚吃完,乾隆就高兴地要把自己的墨宝留下来。
这首小诗是这样写的:“香河有奇饼,老妪技艺新,此店一餐毕,忘却天下珍。”
就这样,因为乾隆皇帝的称赞,本来就小有名气的香河肉饼更是载誉全国,名扬天下。又因为香河在北京的东面,所以许多北京人又管香河肉饼叫京东肉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