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定陵位于今陕西富平县城北十二公里的凤凰山上。这座山由东西相连的三座山梁组成,正中南面的山梁凸出,石呈墨青色,恰似鸷鸟奋飞,故名凤凰山。在正中山梁凿石穴为墓,并按乾陵的制度,凿石雕各种石像。原有石刻50多件, 已经战乱及附近居民盗石材凿器,陵园及四门石刻几乎被洗劫一空。现仅有南面一个石狮、一对石人比较完好,东门及北门虽然:有石狮、石马,但都残破不堪。而且没有王宾立像,那些乾陵中具有现实意义的陈设完全没有,剩下的只有如同模制的石人,石马之类的雕像。
定陵也有一通无字碑,其高大不亚于乾陵,但遭到了破坏,被镌作72个碾地滚子,虽然没有留下尺寸记录,但从改镌的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它高大的程度。它与当时的政治没有什么联系,只能看作是旌饰陵墓之物,而后代帝陵又没有沿用,就只能看作是陵制中的一点差异。
定陵亦有陪葬墓,陵园周围20000米,有和思皇后赵氏,节愍太子李重俊和节愍太子妃杨氏夫妇,五位公主:宜成、长宁、成安、定定、王同皎及永寿韦锣。八个陪葬墓皆为皇族,反映了唐室的衰微,统治阶级皇族内部不稳,君臣之间离心离德而激起的天怒人怨。
定陵是由三个墨青石岩山峰连系而成,好像一只飞翔的凤凰,以此而得名“凤凰山”。陵园为长方形,坐北朝南,地形北高南低,由南面向北分为多层台地,而以陵墓为最高点。周围约十公里,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门。陵前石刻中,现仅存石狮一对,石人五个。
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李显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击败后突厥,使得唐朝再次开始长期控制漠南。 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龙四年六月壬午日(710年7月3日 [34] )逝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