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杨梅产自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温州是浙江省杨梅三大主产区之一,全市的杨梅种植面积有32万亩,主要种植的品种有丁岙梅、荸荠梅(黑炭梅)、东魁梅。文成杨梅的果形端正呈近圆形,色泽深红色至紫黑色,肉柱饱满,肉质柔软,细嫩多汁,酸甜适口,风味浓郁。
文成杨梅以其独特的优良品质,通过各类认证、评比、展示、展销,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称号。2016年,“文成杨梅”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文成杨梅”获评浙江省“十佳杨梅”称号;2018年,“文成杨梅”分别被评为浙江省区域名牌产品和区域名牌农产品,在温州市杨梅评比中有5个样品获温州市“最美杨梅”称号,1个样品获“最甜杨梅”称号。
文成杨梅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地理坐标东经119゜34’~120゜15’,北纬27゜34’~27゜59’之间。生产地域范围为: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所属的大峃镇、珊溪镇、玉壶镇、南田镇、黄坦镇、西坑畲族镇、百丈漈镇、峃口镇、巨屿镇、周壤镇、二源镇、铜铃山镇、周山畲族乡、双桂乡、平和乡、公阳乡、桂山乡,共计17个乡镇243个行政村。文成现有杨梅种植面积4040公顷,年产量2.1万吨,保护区面积1296平方千米。
1、外在感官特征:果形端正呈近圆形,色泽深红色至紫黑色,肉柱饱满,肉质柔软,细嫩多汁,酸甜适口,风味浓郁。
2、内在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10.5%;总酸≤10g/kg;维生素C≥13.5mg/100g。
3、质量安全规定:质量安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要求。
文成县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飞云江中上游,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82.5%,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海拔高差悬殊,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78座,最高为西北部的石垟林场杨顶岗,海拔1362米,最低为平和乡大垟口,海拔15米。山脉分属两支,江北属南田山脉,为洞宫山脉分支;江南为南雁荡山脉分支。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顶上多平台,南田平台与桂山平台隔江相望,是文成县山地的典型地貌。飞云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其主要支流有泗溪、玉泉溪、峃作口溪等,干流在文成县境流域面积1123.5平方千米,境内全长43.5千米,自然落差115米。
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8.3℃,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8.3℃;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8.2℃;极端低温-5.9℃。常年无霜期285天,年降雨量1797.7毫米,日照1723.3小时,属杨梅生长最适宜区。垂直梯度气候差异大,部分高山从山脚到山顶跨越了多个气候带,具有典型的山地立体气候特点,低海拔地区(0-400米)年平均气温16.2-18.1℃;中山地区(400-800米)年平均气温14.1-16.2℃;高山地区(800-1000米)年平均气温13.1-13.8℃,为文成杨梅梯度开发、延长鲜果供应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条件。
文成县土壤共分红壤、黄壤、水稻土、紫色土、潮土等5大土类。其中红壤土面积最大,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39.55%,主要分布在海拔600 m以下的中东部;其次是黄壤土,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37.57%,主要分布在海拔600—800 m以上的西北部与南部的低山地区。土壤风化强烈,土壤多呈酸性,大部分pH值4.5-6.5之间,适宜杨梅生长。
文成县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森林覆盖率72.31%,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文瑞出境断面水质为一类水,符合农业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坡度小于30°、海拔700m以下的缓坡地、山地建园。要求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排水良好,微酸、含石砾的砂质土壤,年平均温度14℃以上,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9℃,≥10℃的年积温4500℃以上。
东魁杨梅。
文成杨梅按照特定的生产和技术要求,必须对苗木质量、栽培技术、采收分级、贮藏保鲜等环节进行全程控制。
1、苗木质量
以一年生嫁接苗为宜,干粗、苗木高度及规定高度内的分枝数作依据,分为一级、二级。低于二级标准的苗木不得作为商品苗出圃。详见下表。表1苗木分级级别干粗(cm)苗高(cm)在规定高度内分枝数(个)根系检疫性病虫害一级≥0.60≥40≥3发达无二级≥0.50≥30≥2较发达
2、栽培管理
苗木定植:分春植和秋植。春植于2月下旬至3月中旬,秋植为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以春植为宜。选择无风阴天栽植,定植密度根据园块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株行距5m*6m或6m*6m,每亩栽植18株-22株。
土肥管理:幼龄树以“促”为主,每年追肥4-5次,薄肥勤施,施肥量随着树冠扩大逐年增多,初期为氮肥为主,树龄增大后配肥磷钾肥;成年树促控结合,看树施肥,以培养中庸树势,促进结果、提高品质,一般年施肥2-3次,实行适氮控磷增钾施肥,氮:磷:钾的配比以1:0.3:4为宜。1)壮果肥:4月下旬-5月初,株施硫酸钾肥1kg左右,同时注意喷施硼、锌、钼等微量元素;2)采后肥:6月底-7月上旬,株施硫酸钾复合肥0.5-1kg,加生物有机肥10公斤,树势强结果少的可少施或不施;3)基肥:10月底-11月,株施生物有机肥10-15公斤。采用自然生草法,每年在采收前及伏旱前刈割2次进行树盘覆盖。每3-4年于秋冬季进行深翻一次,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整形修剪:①幼树整形:采用自然开心形。定干高度20-30cm,主枝3-5个,主枝与主干的角度45º以上。主枝上配备不同方位的副主枝3-4个,副主枝上培养结果枝组。采用抹芽、摘心、拉枝、短截、疏枝等方法,使枝梢疏密适中,分布有序,形成良好的丰产稳产树体结构。②结果树修剪:适当疏删过密枝、直立枝、交叉枝、病虫枝,逐年锯除中心直立大枝,使树冠开张,枝梢生长健壮,通风透光良好,防止树冠内和株间枝梢交叉,通过枝梢控制保持树体生长与结果相对平衡。树体高度控制在3 m以下,锯口和剪口宜平整,锯口应涂保护剂。③衰老期修剪:逐年对主枝或副主枝适当回缩,更新结果枝组,恢复树势,延长结果年限。④修剪时间:休眠期修剪时间主要在11月-翌年2月,冷空气来临前后不宜修剪;生长期修剪时间4-7月,采后大枝修剪要求在7月中、下旬前完成。
花果管理:春季萌芽前对多花树进行适度修剪,疏除过密、过弱的花枝,以促发抽生春梢,确保适量挂果;少花树则在开花前后喷硼、磷、钾混合液保花保果,并疏除树冠中上部部分春梢保果。疏果在果实生理落果结束后至果实迅速膨大期前进行,一般分2-3次。疏除病虫果、畸形果、小果,长结果枝留3-4果,中果枝留2-3果,短果枝留1果。
病虫害综合防控: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总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因时、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尽量减少化学防治,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①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培养健壮树势;清洁果园,及时清除枯枝、落叶、病果,减少病虫源;合理修剪,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创造良好的杨梅生长环境。②物理防治:采用杀虫灯、色板、性诱剂等诱杀害虫;人工捕杀尺蠖、蓑蛾类幼虫、卵块和虫茧;采用避雨栽培加防虫网防治杨梅腐烂落果和果蝇。③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发挥生物防治作用,用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生物,扩大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应用范围,以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④科学用药:在11月中旬-翌年2月,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冬季清园,减少病虫基数。根据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适期防治,选用《浙江省杨梅主要病虫害防治用药建议》的推荐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1、采收:分批采收成熟果,具有该品种充分成熟时所特有色泽,不采未熟果。采摘时间以清晨或傍晚为主,采收人员剪平指甲,以免刺伤果实,轻采轻放,避免果实压伤。
2、分级:果实采收后应及时运回分级场地,过程中尽量减少震动,由专人进行筛选分级和包装,分级人员应配戴一次性手套。果实具有该品种成熟时色泽和形状,肉柱丰满,着色良好,果面应清洁,无外物污染,无异味,无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