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鲍鱼,山东省烟台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烟台海域十分适合鲍鱼生存,这里拥有大量海水清澈、水深流急、含盐度高、海藻丰富的礁岩地带。而鲍鱼最喜盘踞在几米至几十米的礁岩砾石之上,尤其是烟台长岛地区生长的皱纹盘鲍,由于常年生活在相对低温的海域,生长期比较长,海水的冲击力适当,海藻丰富,其活力和营养远超其他品种鲍鱼。
2009年4月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烟台鲍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历朝历代,登州官员都把鲍鱼作为贡品献给皇帝,并被列为御膳。
北宋,苏轼在登州时期曾经写过长诗《鳆鱼行》,极言烟台鲍鱼海味之美。
清代之后更有海八珍一说,而鲍鱼被誉为海八珍之冠。
烟台鲍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莱州市、龙口市、招远市、蓬莱市、海阳市、莱阳市、长岛县等11个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
烟台鲍鱼,烟台特色海产品,“海产八珍”之一,素称“海味之冠”。在此生产的鲍鱼具备肉质细嫩、鲜而不腻、营养丰富、清而味浓特点,无论是烧菜还是调汤,都是上佳美味。
山东省烟台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渤海,总面积1.37万平方千米,三面环海一面接陆,年平均温度有12℃,无严寒无酷暑。
烟台海水清澈、水流湍急、海藻丛生的岩礁海域,摄食海藻和浮游生物为生。渤海湾内烟台、蓬莱沿海岛屿众多,礁石林立,气候温和,饵料丰富,很适合鲍鱼栖息和繁衍。烟台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海域环境为鲍鱼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
亲鲍选择:选取软体部饱满,活力强,无损伤的3至4龄个体,壳长7厘米至10厘米。
亲鲍促熟:培育密度为20个/立方米至30个/立方米,雌雄比为5:1。亲鲍进池后,前3天池内水温与采捕地水温相同,以后逐渐升温,前期2℃/天,后期1℃/天,再升至20℃恒温促熟。有效积温达700℃·d至900℃·d时性腺发育成熟,可诱导产卵。以鲜海带或裙带菜为饵料,每晚投饵1次。日投饵量为亲鲍体重的20%至30%,每天全量倒池换水1次,后期适当增加吸底次数。连续充气,300L/立方米·小时照小于500lux。
采卵:紫外线照射海水或过氧化氢海水浸泡法诱导采卵,密度为50个/毫升至70个/毫升。
孵化:密度为15个/毫升至20个/毫升,水温为20℃至22℃。加入精液10分钟后,应注入清洁的海水洗卵,洗5次至8次。
培育:密度为5个/毫升至10个/毫升,水温18℃至20℃每天换水3次,每次换70%。连续微量充气,照度为500lux以下。当幼苗出现头触角与平衡囊时,投放采苗器。逐渐加大充气量,每次换水1/2。
移苗:当稚鲍壳长5毫米以上,将其从采苗板上剥离,移到波纹板上,密度在4000个/平方米至5000个/平方米。
管理:每天流水量为饲养育水体的5倍至8倍,光照为1000lux至4000lux。水温15℃以下时,每4天至5天倒池清底1次;15℃至20℃时,每3天倒池清底1次;20℃以上时,每2天倒池清底1次。用散气石连续大量充气。饵料以人工配合饵料为主,辅以天然饵料。日投饵量为稚鲍体重的5%至7%,每晚投饵1次。培育密度应随个体的增大及时稀疏。
底播增殖:
底播:选择合适海域,每年5月上旬至10月中旬,水温8℃以上,由潜水员下潜进行播撒。稚鲍壳长>3厘米,密度为2个/平方米至3个/平方米。
管理:对藻类生长稀疏的区域进行藻类增殖。清除海星和其它敌害生物。定期、定区进行跟踪调查、监测,掌握鲍鱼的分布、密度、生长速度、存活等情况,并做好水温的测定。
采捕规格:当鲍壳长达到7厘米以上时方可进行采捕。
筏式养殖:
条件:选择水深、流畅、藻类丰富、盐度变化幅度不大的养殖海区。筏距5米至15米,吊间距2.0米至2.5米。养成器主要采用笼盘直径为60厘米的多层圆柱形网笼,层间距12米至15厘米,每吊6层至12层。2厘米至3厘米的幼鲍放养100个/层至120个/层。放置水层为5米至10米。
管理:饵料投喂海带、裙带菜等海藻,也可投喂优质片状配合饵料。残饵必须回收上岸,及时清除敌害生物和附着物,根据鲍鱼生长和风浪及时调节养殖水层,倒笼操作时尽量避开贻贝、藤壶和牡蛎附着高峰期进行。
采捕规格:当鲍壳长达到6厘米以上时可进行采捕。筏式养殖鲍鱼严禁标注“野生”字样。
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烟台市长岛县是鲍鱼的主产区,2009年,长岛县鲍鱼年产量达60余吨。建成2100平方米皱纹盘鲍育苗室,苗种中间培育面积4000平方米,原种自然保护区达300公顷,年可提供亲鲍10万只,年产优质鲍苗300万只。
2009年4月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烟台鲍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