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糯玉米,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忻城糯玉米可鲜食,亦可熬煮成粥。鲜食是将忻城糯玉米棒煮熟后食用,煮熟的忻城糯玉米棒,颗粒紧密饱满,皮薄肉糯,吃起来没有嚼渣感,口感甘甜滑爽;熬煮的忻城糯玉米粥,则是将加工脱皮后的籽粒用特定的方法煮熟后食用,忻城糯玉米粥,粘软稠糊,粥料晶莹透亮,柔软圆滑。
2019年10月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对“忻城糯玉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感官特色
忻城糯玉米加工脱皮后籽粒为椭圆形,颗粒圆润饱满,呈乳白色。颗粒大小分为小、中、大三个等级,小颗粒千粒重10~80克,中颗粒千粒重 80~200克,大颗粒千粒重 200~300克。颗粒软硬适中,熬粥后香甜软糯,口感极佳。
理化指标
忻城糯玉米直链淀粉(干基)≤5.0%,蛋白质含量≥8.0克/100克,水分含量≤14.0%,灰分含量≤1.0%,粗脂肪含量≤2.0%,脂肪酸值(干基)(以 KOH 计)≤70毫克/100克,锌含量≥1.9毫克/100克,镁含量≥109.0毫克/100克,铁含量≥1.2毫克/100克。
忻城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 红水河下游,介于东经108°24′~109°7′,北纬23°40′~24°23′之间。忻城县属岩溶地貌, 以峰丛石山为主,间有土山丘陵交错分布。境内出露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及第四系。地势东北高, 西南低,地质构造复杂。
土壤以黄红两种为主,耕层浅薄。地下水系发育,分布全县各地。忻城县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83.2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 100.15千卡每平方厘米。
年平均气温为20.7摄氏度,年总积温为7555.5摄氏度。年平均降雨 量为1300~1600毫米,降雨日数为160天左右。由于一年中降雨分配不均匀,80%左右集 中在4~9月份,形成明显的干湿季节。由于玉米作物比较耐旱,平地山地皆宜种植。
糯玉米是忻城县的“三宝”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忻城县境内种植的糯玉米品种为“老唐朝”,明清时期传入忻城,已有五百多年的种植历史。经过多年提纯复壮而保留下来的忻城糯玉米,颗粒为椭圆形,似珍珠一般。
2017年,忻城县糯玉米种植面积已从5年前的5万亩发展到9万亩,产值也从1.2亿元增长到3亿元。糯玉米种植已遍布该县12个乡镇130个行政村(社区),成为该县继桑蚕、甘蔗之后第三支柱产业。
2017年,为了打响“忻城糯玉米”的品牌,培育和保护好地方品牌,忻城县将“忻城糯玉米”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19年10月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对“忻城糯玉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老唐朝”或者以“老唐朝”为基础培育的糯玉米品种。
(二)立地条件。选择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土山丘陵进行种植。种植基地空气和灌溉水清洁,土壤中等肥力以上,3千米范围内无污染源。土壤类型以黄壤土、红壤土为主,土壤质地在砂壤与轻粘之间,土壤 pH值6.0~7.5。
(三)栽培管理。
播种:春玉米在2月上旬至下旬播种,秋玉米在7月上旬至下旬播种。行距平行单株种植每667平方米(亩)保苗3400~3700株, 双行单株种植每667平方米(亩)保苗3700~3860株。
施肥:种植时施足基肥,施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玉米苗4~5张叶时结合第一次中耕培土施攻苗肥;在玉米植株7~9叶时施攻秆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玉米抽雄前7~15天重施攻苞肥。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收获鲜苞穗宜在乳熟期一般在雌穗吐丝授粉后25天左右采收;收获干粒的,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衣枯白,籽粒变硬,显现该品种籽粒色泽时收获。
(五)加工。碾米脱皮加工,工艺流程为:原料→清理、筛选→泡水→一次加工(碾米脱皮)→二次加工(玉米头、米糠分离)→三次加工(抛光喷风)→分级筛选→双色选→包装。
(六)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忻城糯玉米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审核,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忻城糯玉米的检测机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