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嶂革命根据地位于梅县、丰顺两县交界处,地处丰顺西北梅县之南,在革命战争年代,那里成为革命战争的摇篮。它是粤东地区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领导粤东北地区革命斗争的大本营,被誉为“粤东井冈山”,是粤东地区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东江革命的一面旗帜。
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位于梅县区梅南镇,面积145平方公里,现有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碑、历史纪念亭、红军驿道、红军战壕、红军人物雕塑、红色文化浮雕墙等20多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在长沙等地有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红军印刷厂等革命遗址。据不完全统计,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九龙嶂及周边经历了大小战斗达233场。彭湃、周恩来曾在这里留下革命足迹;朱德、叶剑英、陈毅、罗荣桓、聂荣臻、林彪6位开国元帅和粟裕、谭政、罗瑞卿3位大将曾在这里战斗过。
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所处位置是一个方圆百里的大山区、深山区。其东邻铜鼓嶂,西接鸿图嶂,南连潮、揭,北通江西中央苏区,在粤东(梅州)处于重要战略位置。
九龙嶂是一个深山老林,那里四面环山,地势陡峭,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与外界接触,是与世隔绝的地方。很难想像,在解放战争年代,在这里开展革命战争是多么艰辛。事实胜于雄辩,为了全中国解放,为了给后人带来幸福生活,就在恶劣的环境下,到处留下革命先辈们的战斗足迹。
梅县区梅南镇社会事务办主任古盖立说,受共产党先进思想影响,早在1926年,两名中山大学毕业的学生胡一声、郑天保在广州接受共产党先进革命思想教育后,就在在梅南成立党支部,开展革命活动。之后根据形势的需要,也配合了八一南昌起义,来到了九龙嶂,成立了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10团,标志着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1928年,古大存来到了梅南的九龙嶂,成立了五县暴动委员会,之后成立了梅、兴、五、丰、埔、潮、揭七县联合委员会,进一步领导了整个粤东的革命斗争。
五县暴委和七县联委成立后,革命形势好转。九龙嶂下各县党的组织逐渐发展壮大,红色政权迅速建立。1929年春,在全县各大区先后成立区委和赤卫队的基础上,梅县在梅南顺里召开全县农民代表大会,成立梅县农民协会。同时组建了梅县模范赤卫总队(又称梅县赤卫大队)。梅南成为粤东韩江革命斗争中心。
1929年4月,在工农革命军第10团、12团和丰顺县委领导下,丰顺将全县划为四个区举行暴动,取得重大胜利,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在丰顺大暴动胜利鼓舞下,不久,毗邻的揭阳县革命武装在古大存带领的工农武装协助下攻下新亨区警察署,五华、兴宁、梅县、大埔以及西南的惠来、普宁、潮阳等地也相继爆发武装斗争,促进了革命的发展。 6月中旬,闽西红军前委派政治部主任陈毅来东江特委,商议红四军进东江事宜。古盖立说, 1929年,为配合红四军挺进粤东,东江特委在九龙嶂下的梅南水美成立了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东江特委军委书记古大存为总指挥。1929年10月,红四军根据中央指示,由朱德军长和朱云卿参谋长率领红四军三个纵队共6000多人,从闽西分三路进军东江。主力部队先集结在梅县松源,后经蕉岭于25日下午攻占了梅城。之后,沿梅江西岸而上,然后来到了梅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
红四军进军粤东,虽然未能完成预定的战略任务,但有力地推进了梅州乃至整个东江地区游击战争的深入开展,这推动了苏维埃政权建设,加速了土地革命的进行,为创建粤东北苏区,实现闽粤赣中央苏区连成一片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龙嶂在革命战争年代经历的事件太多太多。古盖立说,随着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旧址修缮、九龙嶂革命斗争纪念馆等系列工程不断完善,这里成为了革命历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