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赛神会从农历七月初一日开始,历时五天。届时,晋祠水镜台演戏酬神,晋祠附近百姓齐到圣母殿跪拜叩头,上香祈福。七月初二是祭祀圣母诞辰的正日,“是日,县、乡、村社的官绅、社首及民众,均要斋戒、沐浴、躬至晋祠,致祭圣母之神。在圣母殿前的献殿,陈设香案祭品,由知县恭读祝文,行礼如仪。”同时,全县范围内赛神会将有序地推向高潮。从七月初四起,是圣母出行日,地方长者率领四街百姓举办迎送圣母出行仪式,四街组织社火表演。在庙会期间,商贾云集,各种民间传统风味小吃、工艺、玩具、杂耍纷至沓来。
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建晋祠圣母殿,祀叔虞之母邑姜。邑姜即周武王之妻,姜太公之女。在中国历史上,晋祠赛神会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自明洪武二年给圣母加封号后,七月初二日为祭祀圣母的活动,已形成传统盛典。《太原县志》载:“农历七月初二为圣母诞辰”。北宋年间,晋祠周边村庄就开始了酬神演戏的迎神赛社活动,明清时期活动兴盛不衰,一直延续。
晋祠农历七月初二为传统庙会,古称“赛神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庙会逐渐形成祭祀仪典、演剧酬神和市场交易三位一体的模式。
晋祠庙会原有的祀神仪式逐渐淡化,演戏从酬神转为娱民,人们在活跃文化生活的同时更看重人际交流,庙会的重心渐渐落在了集市贸易上,传统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日渐消失。
在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小时候圣母的妹妹相貌丑陋,而且爱流鼻涕。圣母便说“他日你若能有出息,我便屁股见你”。后来她妹妹果然出人头地,受到人民尊敬。从此每年七月初二庙会期间,圣母坐着銮舆去看她妹妹时,都是倒着进门。有一年,人们抬着圣母的塑像去古城营村,嫌调头麻烦,便提议正着进门,结果抬杆折断。从此,再也没人敢提正着进门了。初五迎东关龙王神像十七尊,奉于南关龙王庙,至此,七月初二赛神会活动基本结束。在庙会期间,商贾云集,各种传统风味小吃、工艺、玩具、杂耍纷至沓来,成为太原历史上的传统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