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天岭属吉林哈达岭、吉林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北极街东南,呈东南至西北向见长。其山势一部分为东南向最高处海拔258.55米,形成山势为峰,吉林民间俗称望云山;另一部分为西北向最高处为海拔290.30米,形成山势为峰,吉林民间俗称炮台山。
玄天岭有着始建东北地区历史最早和规模最大的两座道教庙宇——玄帝观(真武庙)和蟠桃宫。北山庙宇以佛教为主,而玄天岭庙宇则以道教见长。
2006年,通过复建玄帝观、灵仙府和文昌宫等道教建筑,并进行园林绿化、景观亮化、环境美化及设施优化,成功打造了一座集文化与自然美景于一体的城市公园——玄天岭道教文化公园,即玄天岭公园。这一项目不仅恢复了历史文化遗产,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活。
以玄帝观为核心开发的城市主题公园——玄天岭文化公园,是一个集休闲、运动、观光、历史、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公园入口处设有一条仿古商业街,汇集了各式各样的地方美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味觉享受。夜晚,公园内还会举办精彩的灯光秀,绚烂的光影与古建筑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夜间景观。
玄帝观庙群建筑是公园的核心景点,游客可以沿着石阶向上爬,经过玄天圣境牌楼后,攀爬108个台阶到达。
玄帝观的前殿是真武庙,殿内供奉真武大帝。后殿3间是斗姆宫,庙内供奉“先天斗姆大圣元君”是道教信奉的女神,传说是北斗众星之母。在清雍正五年(1727年),道教山东蓬莱派第四代传人廉毓礼道长从泰安徂徕山云游到此,目睹吉林城频遭火灾,于是在玄天岭结草为庵。修行布道,开始修建庙宇,以请水神直武大帝到古船厂,保佑古城人民不着火患。历经10年,乾隆三年(1738年)在山上建成道教庙宇,取名玄帝观,成为吉林地区最早的道教庙宇。清朝时期,此庙历经补修、扩修、重修3次修。第一次是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第二次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第三次是光绪十九年(1893年)。住持道士张真礼及道徒王礼窠重修庙宇并立碑记载重修经过。玄帝观经不断扩建成了一座占地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道观庙宇群,庙宇金碧辉煌,工艺精雕细刻。有前殿和后殿各3间、东西配庑各3间,还有禅堂6间。
新建的玄帝观共有真武殿、斗姆殿、灵仙府、三圆洞、吉林市道教乐舞展演中心及道教展览馆、老君阁等6个重要殿堂,东西两侧各有一个钟楼。真武殿右侧是法会、进香写疏处,左侧是吉林市道教协会办公室和斋房、水房以及关帝殿、药王殿。斗姆殿两侧是慈航殿和财神殿,再往两侧则是道士居住的寮房和讲经堂。
至20世纪末,玄天岭北峰上修筑的这座炮台还残留着遗址。从吉林市第一机械厂东侧小道上山,翻过一座漫岗再登上山顶,即到达炮台遗址。此炮台虽然在日俄战争期间被俄军拆毁,但故垒墙体尚存,一分坚固。1995年,玄天岭炮台列为吉林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炮台按原貌恢复,成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林人民为了抗御沙俄入侵构筑的军事阵地遗址。
始建于乾隆年间用来避火用的。在乾隆年间,吉林城遭遇了多次大火,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因此在玄天岭上修建了八卦形的“坎卦图石”,俗称“避火图”。
坎卦图石墙体下为1米高花岗岩基座,上为4米高青砖墙,顶部为中黄色琉璃瓦。南侧镶嵌着4条长12米、宽0.415米、厚0.1米和1条长3米窗0.415米厦0.1米汉白玉构成的“三”卦。北侧镶嵌着直径17米的由汉白玉和中国黑花岗岩构成的道教阴阳鱼。坎卦孤悬景观台为方形,面积为225平方米,地面铺设花岗岩石板,四周设有花岗岩石围栏板。在东西入口处两侧的围栏板上雕有玄武的浮雕,令人马上联想到玄天岭乃是道教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的境域,掌管司水行云布雨大权神仙的道场。
在“文化大革命”中,天灾人祸,玄天岭庙宇倾圮,不见了晨钟暮鼓、祀礼香火,失去了万人攒动、游山踏青的盛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举国拨乱反正,北山庙会一山独秀,玄天岭庙会仍未能重现昔日繁荣。21世纪初,深化改革开放,吉林市政通人和,从2005年以后吉林市政府为改善人民文化生活环境,重点开发玄天岭公园,恢复重建古迹、寺庙,在山上广植树木修建凉亭景观。至2013年,玄天岭又成为集古迹、寺庙、休憩旅游、园林绿地多功能服务于一体的城区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