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冰川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116公里处的甘肃张掖祁丰藏族乡境内祁连山腹地,有着珠穆朗玛峰的高峰之颠,兔耳岭的气势磐石,是整个亚洲地区距离城市最近的可游览冰川。它是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的科技工作者和原苏联冰川学专家于1958年7月1日发现,并以发现日期命名的一座高原冰川。该冰川斜挂于坡度小于45°的山坡上,冰层平均厚度78米,最厚处达120米,冰峰海拔5150 米,冰舌前沿海拔4360米。
七一冰川的文化与娱乐,作为祁连山腹地的一颗璀璨明珠,七一冰川不仅以其壮观的冰川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还承载着丰富的地理、历史与民族文化。游客在欣赏冰川美景的同时,可深入了解冰川的形成与演变,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外,冰川周边设有徒步山道及纪念碑,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户外探险的乐趣。文化方面,冰川所在的祁连山区域是多个民族文化的交汇地,游客可在此感受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娱乐方面,除了观赏冰川,游客还可参与摄影、徒步、野餐等多种活动,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七一”冰川每到夏秋季节,冰峰在蓝天丽日下分外晶莹耀眼,与潺潺的溪流以及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高山牧场,共同构成一幅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迷人画卷。
七一冰川景观奇特,远望似银河倒挂,白练悬垂;近看则冰舌斜伸,冰墙矗立,冰帘垂吊,冰斗深陷,神秘莫测。冰川处修建有5公里人行山道,立有“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纪念碑,旅游区域约4平方公里。
七一冰川形成于约2亿年以前,终年积雪,“青山不老、为雪白头”是它生动的写照。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冰川存在于极寒之地。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在其它地区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七一冰川发育在高山上,所以称这种冰川为山岳冰川。
在高山上,冰川能够发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雪花一落到地上就会发生变化,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变化,雪花会变成完全丧失晶体特征的圆球状雪,称之为粒雪,积雪变成粒雪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们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镶嵌在一起,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以致消失,雪层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渐减弱,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这样就形成了冰川冰。冰川冰最初形成时是乳白色的,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川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地变成晶莹透彻,带有蓝色的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慢慢流下(当然流的速度很慢),就形成了冰川。
七一冰川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的祁连山腹地,嘉峪关西南116公里。七一冰川在海拔4300米有冰舌前沿。从“七一冰川”石碑处仰首望去,蓝天白云下一片晶莹耀眼的冰雪世界,七一冰川斜挂在坡度小于45°的山坡上,全长3公里左右。冰层平均厚度78米,冰峰海拔5150米,最厚处120米,年储水量为1.6亿立方米, 融水量70~80万立方米,成为一大固体淡水水库。祁连山是河西走廊南侧的一群平行排列的褶断块山脉,长900~1000公里,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其中5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6座。祁连山为古代匈奴语,意本为“天山”,极言其山峰耸人天际。山峦共有冰川3066条,总面积2062.72平方公里,为典型的高原冰川。冰川储量达1145亿立方米,其融水为河西走廊绿洲生成的水源基础,被誉为“高山水库”。七一冰川只是祁连山众多冰川中的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