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茯苓,贵州省黎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黎平茯苓体重坚实,色白细腻,粘牙力强。理化指标:浸出物≥3%。
2014年09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黎平茯苓”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黎平茯苓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黎平县德凤镇、中潮镇、永从乡、德顺乡、洪州镇、水口镇、岩洞镇、双江镇、口江乡、九潮镇、茅贡乡、坝寨乡、高屯镇、罗里乡、孟彦镇、顺化乡、敖市镇共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黎平茯苓体重坚实,色白细腻,粘牙力强。理化指标:浸出物≥3%。
黎平茯苓产自贵州省黎平县,黎平县土壤有5个土类、16个亚类、40个土属、97个土种。
地带性土壤有黄壤、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潮土、石灰土、水稻土。
自然土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土壤肥力以中等肥力居多,占总土壤面积的56.31%,上等肥力土壤占4.31%。经土壤养分含量化验,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为丰富,潜在养分丰富;速效钾含量较高;速效磷普遍偏缺。
黎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一月最冷,平均4.5℃,极端最低气温-9.8℃。全县年平均降水量1325.9毫米,最多年份1690.4毫米,最少年份1093.1毫米,年均蒸发量1255.9毫米,适宜种植黎平茯苓。
多孔菌科,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
产地范围内海拔400米至1000米,坡向向东、向南阳坡,坡度10度至25度缓坡,土壤为黄砂壤土,弱酸性pH值4.5至6.0,土层厚度≥50厘米,五年以上轮作。
备料:在11月至次年1月进行。取直径≥6厘米的松木切成长80 厘米至100厘米。
整地:2月至3月份整地,深挖20厘米至30厘米,晒场两个月。
下窖接菌:4月至5月,选择晴天接菌。菌种下窖20天至25天后,种≥25克苓种,覆土压紧。
苓场管理:及时覆土掩裂。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采收:11月至12月起收。茯苓皮颜色由蛋黄色变成棕褐色,木质呈腐朽状即可起收茯苓。
加工:
发汗:起收的鲜茯苓,堆放至茯苓表面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表皮皱缩呈褐色。
加工:削去外皮,切块或切片,干燥至水分≤13%。
2014年底,黎平县年种植茯苓300万窖左右,覆盖林地面积近1.5万亩,带动农户4000多户,年产鲜茯苓3000—5000吨,茯苓饮片2000吨以上,有10多家茯苓个体经营户。
截至2015年底,贵州省黎平县茯苓种植户达4000余户,年产鲜茯苓5000吨左右,带动周边省、县、市10余万人从事茯苓种、加、销产业。
2014年09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黎平茯苓”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世纪60年代,黎平县开始进行人工栽培茯苓。
2014年,黎平县成立了黎平县茯苓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