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贤饼也叫梵安寺素饼、汾阳月饼,原系吐鲁番商人所荐,甜香,醇和。形式古朴,口味醇厚、酥绵爽口,甜而不腻。
上贤饼是晋式月饼的一种,深受本地人民喜爱。上贤饼圆又圆,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
上贤饼被认定为“山西名小吃”、“山西名点”,以其“皮酥馅香、口味浓郁、松软不腻、久存不变”的特色赢得了晋陕蒙一带民众的喜爱。
上贤饼的制作分为以下步骤:选料、调粉、拌陷、成型、烤制等五大步骤,而每一步骤中又分若干工序,总共二十多道工序。
第一步,选料
1、面粉:精选上等面白、筋道的小麦粉,有一部分面粉要上铁锅炒成浅黄色,香味浓厚,以备做馅料所用;
2、花生仁:颗粒饱满,衣红仁白的极品花生,上锅炒黄炒香去皮切碎备用;
3、芝麻:饱满、干净、无杂质、无霉变,用水泡胀后,捞出装入面袋中用木棒敲打,直到芝麻皮全部褪去,是芝麻皮和仁全部分离;
4、红白糖:上好的优质蔗糖;
5、大豆油:本地大豆(非转基因)特榨大豆油,色鲜、味纯。
第二步,调粉
按精准比例,将一部分白面发酵后,加进碱面和苏打,调好口味,再将一部分面按比例加进大豆油拌成油面,将发酵面和油面放在一起揉匀。
第三步,拌陷
按特定比例将炒面、红白糖、花生仁、大豆油放在一起,拌匀。
第四步,成型
按特定比例,以纯手工制作,将包皮面捏成小碗状,加进一定比例的馅料,包口后成圆饼状,表面涂蜂蜜水,再均匀的撒一层芝麻仁即可。
第五步,烤制
在旺盛的炭火炉上,坐上三支鏊,俩边为砂鏊,中间是铁鏊,待下边的砂鏊烤到半红时,再翻扣到上边,铁鏊夹在中间,继续加温,将饼放在铁鏊上,砂鏊上下翻动,上下火烤制,并辅助针扎饼面放气,反复多变。
上贤饼,也叫梵安寺素饼,汾阳月饼。关于上贤饼还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元朝,梵安寺成为贵族避暑的地方,一位小郡主随父母来到寺中小住,天真无邪的小郡主总想和百姓人家的孩子玩耍,她见到乡民都爱买一位小货郎的饼子,就调皮的拿了一个品尝,郡主只吃一次,竟然放不下,天天找小货郎要饼吃。小货郎给郡主讲当地的风情和各种故事,这些村野文化深深的吸引了郡主,爱意在她心中慢慢滋生。
郡主回到大都后,茶饭不思,王妃犯愁,询问原因,才知道郡主想吃上贤饼,王爷随即命人把小货郎找来,住在王府,让他打饼给郡主食用,一个爱吃,一个爱做,朝夕相处,终于被王爷发现了这个秘密,一顿暴打后将小货郎赶走,,郡主敢爱敢恨,趁着夜色,就和小货郎私奔,在上贤村黑松林边安家,生了一群可爱的孩子。
时间一长,郡主想家了,夫妻俩给王爷做了几个大大的圆饼和各种形状的饼,如吉祥物、十二生肖、八仙、葫芦(当地叫圪芦芦)、月牙牙、团圆饼、桃榴相会等。在八月十五这天,带着孩子们去王府看望父母大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爷已经由忿恨转化为怜爱。看着一堆可爱的外甥,其乐融融,王爷全家在花园赏月,命人切开女人带来的大圆饼和儿孙们分享,看着圆圆的月亮,吃着圆圆的月饼,随即王爷赐这种圆饼为“团圆月饼”,
在王府小住一段后,小夫妻相约回到上贤村,他们把手艺传给村民,在上贤一代广为流传,后来这种团员月饼就成为文水、汾阳地区八月十五全家分享的必备甜品。
上贤饼,是文水、汾阳一带的地方特色小吃,逢年过节已成为当地礼尚往来的必需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不断开发,梵安寺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地的游人、客商来到上贤村,村民必以上贤饼款待,游人对上贤饼美味赞不绝口,品上贤饼,听梵安寺的故事已成为当地特色旅游。
上贤饼营养丰富,内馅多采用植物性原料种子,如花生仁、玫瑰、芝麻仁、瓜子等,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植物性的种子含不饱和脂肪酸高,以油酸、亚油酸居多,对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有益;含矿物质,有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儿童锌缺乏、缺铁贫血;芝麻含钾很高,置换细胞内钠盐排出,营养心肌、调节血压;从中医角度看,一些原料性温平居多,强心、镇静、安神,一些种子富含维生素E,抗衰老,滋皮肤、乌须发。
上贤饼可以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