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豆末糖豆香浓郁、酥松可口,口感比酥糖还酥,在国内独树一帜,该产品特点是酥层越多,产品就越酥,当地传统的生产方法,糖的酥层可达到18层,产品酥层少,产品就难酥松,口感就不佳。
用料:麦芽糖、黄豆粉
做法:
1、黄豆洗干净、炒熟;
2、炒好放凉,入破壁机中,按下坚果键,把黄豆打磨成黄豆粉;
3、干燥的桌面上倒入黄豆粉,用筷子搅出麦芽糖,放在黄豆粉上面;
4、用刮板把黄豆粉覆盖在麦芽糖上,再按实,把裹上黄豆粉的麦芽糖翻个面,继续把黄豆粉推到麦芽糖上,压紧;
5、用擀面杖把裹上黄豆粉的麦芽糖擀成大薄片;
6、擀好的大片上继续放上黄豆粉,再将大片折叠起来,再把它擀开成长方形;
7、把多余的黄豆粉撒满长方形面片,再从上往下卷起来,分割成自己喜欢的均等大小的块状即成。
通海豆末糖的形成到成品,都很偶然,是古人在行军途中得到启发后,经过几代人的加工改良而成的。相传为蒙古铁骑所创。骁勇彪悍的蒙古铁骑在长期征战、远程奔袭中,不能携带更多的食物,只好将青稞、大豆捣成面与潮湿的红糖放在干粮袋内。颠簸中,炒面将红糖一层一层裹起来形成块状,此为豆末糖之雏形也。公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率部南征,屯兵曲陀关统辖南疆,此糖遂流入通海,制作工艺由当代名师代代相传改进提高。蒙古族大军入云南后,他们同样喜欢用它作零食。在他们的驻地,这一做法简单的零食,逐渐为其他民族所效法,大家也乐意用它作为上山下海劳作完后充饥的干粮。就这样,在辗转相传中,人们不断加工改进,终于成了一种美食,被人们冠以“豆末糖”之名。清中期,豆末糖制作业(原河西县九龙镇)批量生产,一时闻名遐迩。已逾七百五十余载,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