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此碗由一块木头镟挖而成,碗壁较厚,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碗底圈足较高且略外撇。碗表面呈朱红色,略有光泽。
整段木头镂挖而成。外壁雕刻成瓜棱形。敛口,扁鼓腹,矮圈足。斑驳的红色涂料经鉴定为有机漆,据测定应是掺有朱砂一类颜料的漆。
这件朱漆碗出土时有所残损,但仍能看出形制。此碗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圈足和外壁上涂的朱红色涂料。出土时,这层薄薄的涂料剥落得很严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测定结果:“经裂解后,涂氯化钠盐片,用红外光谱分析,其光谱图和马王堆汉墓出土漆皮的裂介光谱图相似”。
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专家们确定这就是天然生漆。
这一发现表明早在六、七千年之前,中国长江流域的人们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漆器之一,曾被选为中国邮票图案。
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河姆渡出土朱漆碗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名列其中,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漆器,即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制成的日常器具以及工艺品、美术品等。河姆渡出土朱漆碗的出土,表明中国人从新石器时代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此后,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生产出无数精美绝伦的漆器工艺品。
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属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距今约七千年,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当时的木器制作工艺已经十分高超,木器广泛应用于建筑、生产及日常生活领域。河姆渡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使包括朱漆碗在内的大量新石器时代木质器具保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