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特点
马坝油粘米是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的名优特产,曾作为“贡米”,它米粒细长,晶莹洁白,香滑软熟,饭后齿颊留香。 马坝油粘米质特优,用砂锅煲饭香味四溢,饭面泛起油光,把饭粒放到纸上有油迹留下,故称之为油粘,因其产地在曲江马坝而得名“马坝油粘”。
原产地域
马坝油粘米最初原产于4000多年前“石峡文化”的发源地———韶关曲江区马坝狮子岩两山之间的一小块稻田。文物单位在狮子岩挖掘文物土层时发现呈团状稻谷和米粒,均已炭化。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鉴定,为人工栽培稻。据考证炭化谷粒距今已有4000多年。从炭化米的粒型来看,专家认为是籼稻,粒型和马坝油粘米极为相似,由此认定马坝油粘与其肯定有必然的渊源联系。
生产环境
马坝油粘米依靠当地特有的土壤、水质、气候和人文等因素,运用独特的选育、加工工艺进行生产,米质观感晶莹光亮,富有光泽和油质感。曲江区马坝镇位于韶关市区南部,境内地势由东向西南倾斜,属丘陵地貌的地理位置。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1℃,年降水量1600毫米。该镇水资源丰富,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从而提高了马坝油粘米的品质。
产品荣誉
马坝油粘米历史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编纂的《曲江乡土志》中就有马坝油粘米曾作朝廷贡米的记载。建国初期作为地方土特产销售到东南亚国家,20世纪50年代曾跻身于印度国际博览会,获得“优质米”的殊荣。1996年后,曾荣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中国第三届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中国第一批五类食品“QS”标志及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还获得中国粮食行业协会颁发的“放心米”称号。
生产情况
20世纪70年代前,由于单产较低,易感病虫,难栽培的原因,种植面积很小,原产地马坝也只有零星种植;从20世纪八十年代始,科技人员利用原有马坝油粘的种质资源进行杂交、选育,先后选育出一系列马坝油粘品种,改变了产量低,秆高,易感病虫害缺点,亩产增加到350公斤以上,农民种植的面积逐年扩大,到2006年全镇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成为当地农村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是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由此,当地也催生出专门经营马坝油粘米的农业龙头企业,广东联益马坝米业(曲江)有限公司生产的“白马”牌马坝油粘米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产品,主要销往香港和珠三角等地,多次获得国家和广东省的奖励和荣誉,是粤北最具特色的农产品。2006年12月被广东省科技厅批准为“马坝油粘”技术创新专业镇。2007年是马坝油粘专业镇实施的第一年,全镇播种“马坝油粘”17259亩,总产7076吨,产值达984万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34%,使“马坝油粘”真正成为马坝镇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为“马坝油粘”专业镇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2008年全镇种植面积达到1.72万亩,全曲江区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成为当地农村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