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东江自北向南流经市区,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两江在市区东面交汇,使得整个城市三面环水,看起来像浮在水上的木筏,因此而得名。被誉为东江河畔的“绿色明珠”。河源市水资源丰富,素有“粤东宝库”之称,华南地区最大水库新丰江水库在其境内,蓄水量达139亿m2,水库面积达370km2。水库水一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是国内罕见的优质淡水资源。“河源米粉”以万绿湖天然净水(国家地表饮用水Ⅰ类标准)和精选优质大米为原料,制作出了优越、独特的米粉品质。河源上古属扬州南境,战国属楚,是客家人开发岭南最早的地区。根据《史记》、《汉书》等史料,自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秦置龙川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世界上第一个客家人赵佗担任龙川县首任泽区令。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最早在这里交融。河源是粤东“资源宝库”,人均矿产、森林、水、土地资源拥有量均居全省前列。全市森林面积达1832万亩,森林覆盖率71.2%,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有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两个广东第一和第二大的水库,其中新丰江水库库容达139亿m3,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水平,碧波万倾、四季皆绿、处处皆绿,因而又美名曰“万绿湖”。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唯一授予“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称号。
河源米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19年,秦王赢政为统一中国,派50万大军平定百越。秦军将士主要来自北方,百越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粮食供应困难,加上水土不服,将士们经常挨饿、生病,想吃一碗北方的面条更是奢不可求。一位伙夫根据北方“合洛面”的制作方法,经过反复研究,终于用南方的大米制做出类似面条的“手排粉”(“河源米粉”的前身)。虽然手排粉的味道和口感与北方的合洛面有一定的差别,却也有着更为独特的风味,这对于北方的将士而言,无疑是一种难得的美味佳肴。于是,这种“南粮北吃”的方法很快就在秦军中流传开来。公元前214年 ,秦平百越,置南海郡,并在这一带设置龙川县,首任泽区令就是后来统一岭南、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赵佗一直推行“和睦百越”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融合。同时,由于大量的中原人迁徙百越,手排粉这一非常具有南方特色的食品也得到了保留和发扬。据黄玉石名著《钱四娘》记载,北宋年间,米排粉已然风靡客邑,深受客家民众和外来旅客的喜爱,成为客家地区的知名特产和主食之一。
拥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河源,堪称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周恩来、彭湃、徐向前、叶剑英、阮啸仙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河源领导过革命斗争。河源是东江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的重要根据地,龙川是闻名中外的“香港大营救”的指挥部之一。抗战时期,周恩来、叶剑英等率领部队南下,途经河源,村民常以手排粉慰劳来往官兵。经过勤劳聪慧的客家人民的千锤百炼,这时的手排粉不仅可蒸、可煮、可炒、可炸,甚至加上开水浸泡即可直接食用,非常适应当时战事紧张、行军流动的需要。部队曾大量收购,当作“军粮”分给战士随身携带,深受将士们的喜爱。
河源东江客家饮食文化丰富,河源的东江客家菜、客家小吃是最有特点、最受欢迎的客家美食,是河源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说最为闻名遐迩的河源美食就数“河源猪脚粉”了,猪脚粉是用河源特有的上好“河源米粉”,配以调制好的熟猪脚做佐料而得名。在河源当地,就有“河源猪脚粉,神仙也打滚”的说法。在河源街头随意一家小吃店里,来一碗浓浓的、润滑香鲜爽口的猪脚粉,吃完之后口齿留香,回味无穷,让人魂牵梦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河源人一般都会带着朋友去品尝河源猪脚粉,以让远方的客人领略这独特的南方风味小吃,外地朋友尝了河源猪脚粉后都情有独钟。
至于河源猪脚粉为什么能拥有如此鲜美爽滑而不腻,当地流传得比较广泛的说法是:秘方就在万绿湖之水。因为河源出产的米粉是用万绿湖的清水研浆,水直接为米浆添加了“化学元素”,使其口感软滑爽口。而猪脚用万绿湖含碱及矿物元素的水洗涤,去其油脂、臊味,又用万绿湖的水熬炖,既不破坏猪脚的营养,又不破坏其纤维,更是无需添加其他佐料,吃起来自然不觉油腻。这一道貌似简单、清爽无比的猪脚粉,吃起来却是让人怀念不已,猪脚不腻爽口、汤浓味鲜,且米粉细而不断,久煮不烂,不粘牙,不夹生,带韧劲,还保持原有的米香味。
猪脚粉原来仅是早餐,但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天候的美食,早餐、中餐、晚餐、宵夜,猪脚粉都可以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