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溪黄草学名溪黄草(Rabdosia serra (Maxim.) Hara),又名溪沟草、山羊面、台湾延胡索和大叶蛇总管,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大,向下密生纤细的须根,茎直立,高达1.5(2)米,有细条纹,带紫色,茎叶对生,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草质,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圆锥花序生于茎及分枝顶上,花冠紫色,长达6毫米,外被短柔毛,内面无毛,花盘环状,成熟小坚果阔卵圆形,花、果期8-9月。溪黄草产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及台湾,常成丛生于海拔120-1250米的山坡、路旁、田边、溪旁、河岸、草丛、灌丛、林下沙壤土上。全草入药,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跌打瘀肿等症。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大,粗壮,有时呈疙瘩状,向下密生纤细的须根。茎直立,高达1.5(2)米,钝四棱形,具四浅槽,有细条纹,带紫色,基部木质,近无毛,向上密被倒向微柔毛;上部多分枝。茎叶对生,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5-10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近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大内弯的锯齿,草质,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仅脉.上密被微柔毛,余部无毛,散布淡黄色腺点,侧脉每侧4-55与中脉在两面微隆起,在边缘之内网结,其间平行细脉多少明显;叶柄长0.5-3.5厘米,上部具渐宽大的翅,腹凹背凸,密被微柔毛。圆锥花序生于茎及分枝顶上,长10-20厘米,下部常分枝,因而植株上部全体组成庞大疏松的圆锥花序,圆锥了毛序由具5至多花的聚伞花序组成,聚伞花序具梗,总梗长0.-5-1.5厘米,花梗长1-3毫米,总梗、花梗与序轴均密被微柔毛;苞叶在下部者叶状,具短柄,长超过聚伞花序,向上渐变小呈苞片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约与总梗相等,苞片及小苞片细小,长1-3毫米,被微柔毛。花萼钟形,长约1.5毫米,外密被灰白微柔毛,其间夹有腺点,内面无毛,萼齿5,长三角形,近等大,长约为萼长之半,果时花萼增大,呈阔钟形,基部多少呈壶状,长约3毫米,脉纹明显。花冠紫色,长达6毫米,外被短柔毛,内面无毛,冠筒长约3毫米,基部上方浅囊状,至喉部宽约1.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长约2毫米,先端具相等4圆裂,下唇阔卵圆形,长约3毫米,内凹。雄蕊4,内藏。花柱丝状,内藏,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环状。成熟小坚果阔卵圆形,长1.5毫米,顶端圆,具腺点及白色髯毛。花、果期8-9月。
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及台湾;常成丛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溪旁、河岸、草丛、灌丛、林下沙壤土上,海拔120-1250米。苏联远东地区,朝鲜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我国东北松花江流域下游。
主要价值
全草入药,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跌打瘀肿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