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西山板栗产自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此镇原名西山镇,此地既是长三角的中心地带,又是太湖之中,四面环水,素有江浙沪都市后花园之称,为板栗树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金庭因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因此就有民间谚语“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对金庭镇最生动的写照。如此独特的水文地理优势,也为西山板栗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中国是板栗的原产国,在6000年前的西半坡村遗址中,就发现了野生板栗的果实。我国人工栽培板栗的历史至少有2000-3000年以上。有文字记载的在西周时期,《诗经》云:“栗在东门之外,不在园圃之间,则行道树也。”可见,板栗在那时就得到了人们的注意。经过不断改良,中国板栗成为特有的优良干果树种之一,与李、杏、桃、枣并列为中国古代“五大名果”。
西山种植板栗的历史可以推到唐代以前。唐时,板栗已普及西山岛。品种有九家种、油毛栗、大毛栗、六月白、查湾栗、小金漆栗、茧头栗、早栗、重阳栗、乌子栗、锥栗等。西山最推崇的是“九家种”。此品种因“十家人家九家种”而得名。其球苞小而薄,出果率高。其肉质细腻、糯性强,宜熟食,宜贮藏,果形大小适中,深受人们的喜爱。“九家种”在秋分以后上市。国庆节、中秋节期间食用为最佳。10月1日前后,西山镇夏一线的街道旁摆满了栗子。四面八方赶集的车流、人流、栗子汇成了热闹的叫卖晨曲。
板栗在远古时代是人类生存的重要食物。《庄子·盗跖》云:“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食橡栗,暮栖木上,故名之曰巢氏。”可见,板栗与人类有着很深的渊源。板栗既可食用,自然成了一种消费品,一种经济来源。一代文学巨匠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燕索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候等”的说法。可想而知,那时板栗的价格是很贵的。到现在,板栗价格虽然没有那时昂贵,但依然是果农们的经济来源之一。板栗作为一种食物,现代人却比古人会吃得多。炖栗子、糖炒栗子、栗子烧肉等不一而足。“板栗烧鸡肉”更是西山的一道传统佳肴。
西山的板栗主要九家种、油毛栗等品种。“九家种”是西山最主要的品种,占总数的60%以上,本种树势较强,树冠呈倒圆锥形;枝条硬直,着果后仍能保持直立状;树皮灰色,新枝上皮孔细密,芽近圆形而小;叶大,呈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卵圆形,叶缘锯齿不显著,叶柄中等长;球苞小,短椭圆形,刺中等长,分枝点低,排列较密,球苞内生有长而密的茸毛,成熟时球苞成十字形裂开,每苞内有果3枚。果形椭圆,果肩浑圆,果顶平,基部钝圆,外果皮暗赤褐色;肉质细腻,糯性强,品质优良,最宜熟食。油毛栗树姿开展,树皮光滑,枝上皮孔细小;芽三角形而小,叶卵形,先端渐尖,果皮淡赤褐色,密布短毛茸,果座大,约占全果的三分之一。成熟期早,果形大,味佳,肉质细腻。
“太湖绿”是由苏州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6月经国家商标局注册批准的商标,并于2003年、2006年连续两次被工商局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苏州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园区”)是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批准的农业示范园区,其有限公司是他的管理、开发主体,致力于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对西山的传统农业资源进行开发,整合枇杷、杨梅、板栗、银杏等果品。为发展农业,在市场经济中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带领农民致富,为此创立了“太湖绿”------一个崭新的农业品牌。“太湖绿”商标主要在本单位生产的新鲜蔬菜(黄瓜、番茄、彩色甜椒等)、水果(枇杷、杨梅、板栗、银杏、草莓、石榴等)上使用。生产的太湖绿枇杷、杨梅、板栗、银杏等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市场供不应求,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产品先后被评为苏州名牌产品,获得第三届江苏省特优农产品博览会最佳产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