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概况
“伏里土陶”是伏羲文化的象征,产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已有5600多年的历史。闻名遐迩的伏里土陶是国内土陶之上品,2007年获得山东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1982年参加中国美术馆在北京举办的“山东省民间艺术品博览会”,作品被美国、日本、德国等26个国家及钟爱者所收藏;1994年在文化部举办的首届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获得铜奖。伏里土陶具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型制、浓郁的汉代风韵、南北朝的特点”。她以自己独特的造型和别具一格的凸线花纹饰缀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质朴的显现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明显的时代特征。我国著名艺术大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誉其为“地面上流传至今的珍贵稀有的土陶文物。”
地标地理
伏里村位于鲁南地区枣庄市总部,山亭区南部,西界滕州市南临薛城区东靠市中区。南、东、北高,往西一爿平原,小伏河从南向北穿村而过折西而行。这里是泰沂山区的余脉,半山岭半平原丘陵地区,地质复杂,盛产多种制陶质料。
产品特色
伏里土陶造型特点主要有三个:
1、造型的原始性。这里伏里土陶的最大特点,极具考古价值。始祭祀器中的香炉,几乎与南京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彩陶鼎一样,同是圆腹、宿口、三足,而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四五千年了。当然还有上文说的伏里村新出土的灰陶冥器鼎。再如生活用品中的汉纹罐造型也与长江以南春秋及汉代风行的著名印纹陶罐一样。还有赏玩类中的口哨鸟,与汉代的三足鸟一样。
2、造型的独特性。祭祀类中的狮子、香牌和赏玩类中的蟾蜍等造型,是这一艺术独创性的典型代表。伏里土陶中的狮子的独到之处表现在尾和鼻孔上,它的尾是一个上挑的泥疙瘩;鼻孔是用乳钉纹饰缀起来的两个泥疙瘩。这种现象,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出现,著名工匠艺人刘三解释为:自己在模制狮子时不小心将手上搓掉的泥蛋粘在了狮子的鼻孔上,发现这样比原来更有味,所以就把模具改成了这种样子。据统计,目前伏里村流传下来的各种艺术狮模中,有80%的鼻孔改成了泥疙瘩。1982年,北京中外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给伏里土陶艺术下的定语是:“它是山东土陶中独系发展起来的稀有艺术品种,不可多得。”蟾蜍造型俗到极点便是雅也是典型的一例,即远看是疙瘩,近看是疙瘩,俩前腿是疙瘩,眼睛是疙瘩,身上也是疙瘩,只在背部点缀一个玉兔捣药图案,它的故事便一目了然了。
3、造型的借鉴性。1982年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山东省1982年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会后中外专家学者座谈会给予的定语是“具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型制、浓郁的汉代风韵、南北朝特点、明清吸收其他姊妹艺术长处的印痕。”大站狮就是借鉴民间狮子舞狮子皮的形象;而座墩狮,则是借鉴了民间石刻艺术狮子的造型。由于借鉴的成功,有人把伏里土陶艺术中的狮子称为代表作,则说明了其成功的程度。中央美院教授梁任生先生说:“狮子的作者炉火纯青地将民间艺术荒诞不经及其实的艺术创作手法,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创作上来,使其所有的人看后都有三个认识过程,即是乍看是狮,细看不象。象虎?象猫?象豹?都不象,它是伏里土陶艺术中特有的狮的认识过程。”“它完全可以拿到法国蓬皮肚艺术中心去!”他高喊道,说明伏里土陶工匠由‘那一个’借鉴到‘这一个’的成功程度。清朝末年,伏里土陶涌现了一大批像刘三、张太昌、甘家生、于志江等新的著名工匠,他们都继承了传统土陶技艺。同时,注意借鉴绘画、舞蹈、雕刻等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使伏里土陶艺术更上一个层次。这批工匠中,刘三是最有成就的一位,据统计,他留下模具至少也有3000副,目前仅幸存七、八副。
文化积淀,历史价值的探寻
从1993年开始,甘志友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一年一度的年会上开始发表论文,从《饮誉中外的伏里民间土陶艺术》、《伏里土陶及其艺术特点》、《伏里土陶发展创新的尝试》、《感悟伏里土陶》以及何芳、石劲松的专著《甘致有和他的伏里土陶艺术》、甘致有为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李银桥、张富、国学大师文怀沙做陶塑像,还有甘龙魁创作的《伏里土陶之歌》,甘致有做陶印章坯名人纂刻章集等,完全可以看出这一代人对伏里土陶历史价值的探寻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这些历史价值探寻的成果载入《中国造型艺术辞典》、《 中国美术全集﹒民间陶瓷卷》、《中国民间美术全集》、《齐鲁民间艺术通览》等国家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