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永安莴苣,福建省永安市特产。以其独特风味、优良的品质畅销上海、深圳、厦门等国内市场。2006年1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永安市八一村时,曾赞扬永安莴苣有特色品质好,是农民奔小康的“致富菜”。2007年,获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特色
受特定的地理气候等生长条件影响,永安莴苣具有肉质色泽翠绿、脆嫩、汁多、纤维少,茎粗、皮薄、不空心、可食用率高,香气味浓郁,亚硝酸盐含量低的特点,独特风味、品质优良。
生产情况
永安莴苣种植可追溯到清初。据清代永安县志记载,当时蔬菜种植品种已有30余种。由于永安自然环境气候非常适合于莴苣的生长,当地人多有种植。到解放时,永安的莴苣种植规模和栽培技术取得很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需求日益增加,莴苣作为春淡季节供应上市主要蔬菜的特点日益显现出来,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1986年三明市蔬菜办和三明市经作局为了进一步发展蔬菜生产,保护和利用当地的蔬菜品种资源,组织农业部门对当地蔬菜品种资源进行调查,把永安莴苣作为地方蔬菜优良品种收入《三明市蔬菜资源品种志》。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进一步发展莴苣生产,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永安莴苣的系统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在飞桥村发现变异优良单株,经多年系统选育,培育出了“飞桥莴苣1号”优良品种。
到21世纪初,永安莴苣种植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2006年全市种植面积近7万亩,实现产值超亿元。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7年,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永安莴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4月2日起对永安莴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第61号)。
保护范围
永安莴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永安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永安莴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永政文[2006]11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永安市所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飞桥莴苣1号。
(二)立地条件。
土壤为壤土、砂壤土,有机质含量大于1.5%,pH值6至7,海拔500m以下,水源充足、灌溉方便。
(三)栽培技术。
1、耕作制度:
以菜-稻-莴苣、烟-稻-莴苣等水旱轮作。
2、育苗:
播种时间为10月初至12月中旬。苗龄25至35天,真叶5至6片。
3、大田栽培:
(1)定植密度:平畦栽培。每公顷种植密度不超过50000株。
(2)肥水管理:
每公顷氮肥用量折合纯氮不少于240公斤,磷钾肥用量按氮磷钾比例1:0.5:0.5,有机肥用量比例大于40%,不得施用硝态氮肥;苗期和莲座期每公顷用硼肥3.75公斤施叶面肥各一次。莲座期适当控制水分,团棵期、肉质茎形成期及时浇水灌溉,保证水分均匀。
4、病虫害防治: 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5、采收:顶叶与外叶齐平时7天内采收完成。
(四)质量特色。
1、感观特色指标:肉质茎呈长棒形、茎表皮绿白色略带淡紫色、茎肉色翠绿、香气味浓、叶紫绿色,表皮无裂痕,无空心,可食率75%以上。茎粗大于4厘米,茎长大于50厘米。
2、理化指标:水分大于94%、粗纤维小于0.5g/100g、可溶性固形物大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