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介绍
福安种植李果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其中芙蓉李(方言称粉李,因芙蓉李果面的果粉特别多而得名)明朝期间开始栽培,距今已有180多年。据明万历年县志记载:“李(麦李、蜜李、御李、粉李、黄蜡鹅、黄胭脂等李。)”,说明福安明朝就已种植李树。清光绪十年版《福安县志物产卷》记载:“有粉李、麦李、白李、黄蜡李、胭脂李、红腹,皆佳品”。说明福安清朝种植多个品种李树。福安农业志记载“清道光二年(1832)福安便有粉李、白李、黄蜡李、麦李、胭脂李等佳品。清宣统二年(1910)城关南湖坂已成片种植芙蓉李。”福安芙蓉李是我市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名优水果,是在长期的风土适应过程中培育出的地方优良品种,素有“李中珍品”的美称,具有果粉多、颗粒大、果肉厚、果核小、不粘核、耐储存、甜酸适中等综合性状极佳的品质特性,不仅可以鲜食,更是加工供出口的上乘蜜饯原料。由于芙蓉李品质优、耐粗放、效益好,适合山地发展,果农种植芙蓉李积极性很高,如今以潭头为中心的福安北部成为芙蓉李主要产区,全市芙蓉李面积4.7万亩,年产4.9万吨,所产芙蓉李果皮色泽鲜红,蜡粉厚,果大质脆,肉厚核小,可食率80%以上,单果重达45-60克,果肉深红色,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12.5%-14.5%。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福安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三面环山,南面临海。武陵溪和交溪流域地处鹫峰山脉、太姥山脉和洞宫山脉交接处,受三大山脉影响,区域小气候特殊。南部流域由于武陵溪、交溪及其支流的长期侵蚀堆积作用,形成河谷冲积平原,为沙壤土,特别疏松、肥沃、透气,适宜福安芙蓉李根系生长。流域环境良好,周边无矿业、工业,空气质量优良。
2、水文情况:潭头是武陵溪、交溪汇集地,流域面积为318平方公里,境内流域32.5公里,年平均流量38.7米3/秒,水质天然洁净、富含矿物质,引水灌溉农田1.87万亩。
3、气候情况:流域内年平均气温13.6℃~19.8℃,年均降水量1554毫米。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4000~6150℃。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和受三大山脉影响,福安北部山区暖湿气流减弱,雨量减少,湿度偏小,造成高温干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系列相关特殊气象。有利福安芙蓉李的糖、色、香等特征性品质的形成。
三.地域范围
福安芙蓉李地域保护范围为福安市行政区域内潭头、城阳、社口、上白石等主产区乡镇的12个行政村(东经119°38′41″至119°44′17″,北纬27°10′15″至27°14′50″,东西宽9.2公里,南北长8.5公里)。保护区位于北部主产区潭头镇富罗坂、东昆、潭头、坑源等8个行政村,以及城阳乡的湖塘坂、东口村,社口镇的沙溪村,上白石镇的财洪村,总面积78.2平方公里,域内芙蓉李种植面积近8千亩,年产1.1万吨鲜果。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品质特色:福安芙蓉李果皮色泽鲜红,蜡粉厚,果大质脆,肉厚核小,可食率80%以上,单果重50-90g(一级、二级),果肉深红色,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12%-14%,总糖7-10%,可滴定酸(g/kg)≤8。
2、质量安全规定:
①质量安全卫生要求应符合中国农业良好规范(GAP)标准,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1-5)-94《芙蓉李综合标准》规定要求。
②标识:产品包装物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和商标、产品标准号、质量等级、果实净重、采收日期、包装日期、产地或企业名称、检验人员和标准编号。要求字迹清晰、完整、准确。
五.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要求:选择武陵溪、交溪流域,土层深度在1m以上,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地下水位在1m以下,排水性好,pH5.5-6.5的地段建园。
2、品种选择与要求:选择福安芙蓉李,该品种是在长期风土适应过程中选育的优良品种,鲜果具有果大、肉厚、质硬、果粉多、宜鲜食和加工的特性。品种和苗木标准按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2-94《芙蓉李综合标准――芙蓉李嫁接苗》”
3、生产控制及收获:
①育苗:选择产自福安苦桃作砧木,对流域环境更为适应,可结最佳品质果实。
②及时灌水:尤其芙蓉李果实在成熟前后正值夏季高温季节需水量多,必须及时引交溪、武陵溪水灌溉。
③注重保护:树干刷白、冬季清园,使用杀虫灯。
④芙蓉李收获及鲜食加工:鲜食的随熟随采,轻拿轻放。商品果要轻装轻卸,即时冷藏。加工李干宜8成熟采收。加工蜜饯宜7成熟采摘。(参见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1-5)-94《芙蓉李综合标准》)
4、生产记录要求:
①建立生产记录档案。详细记录包括特殊气象、物候期、果园位置、育苗、定植、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存、运输、销售等系列活动的内容;
②建立由村为单位的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企业)清单,并建栽培档案;
③基地的各项记录至少保存3年,并有专门的档案橱(柜、室);有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法规等文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