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原阳,有大面积的背河洼地和黄河水灌溉,它们是种在了经过黄河水淤平改良后的土地上,并经过了有机化合物和多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的黄河水的浇灌,在加上该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殊气候,从而造就了原阳大米的一流品质,并且,由于该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该县的盐碱地又赋予了大米先天的碱性,使原阳大米煮饭时不需加碱就香味十足。所产大米不但独具特色,米质晶莹透亮,软筋香甜,香味纯正,适口性强,而且该类大米的蛋白质、淀粉以及铜、铁、钙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国际有名的泰国大米。
历史
曾在“七·五”星火博览会和第一、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连获金奖,1996年3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绿色食品,2002年10月“原阳大米”获全省唯一一家认证商标。近两年经农业科技人员攻关的富硒、富铁米,硒、铁含量分别提高4倍、10 倍以上。目前全县水稻种植面积 45 万多亩,其中黄金晴、H301 白香梗等优米达15万多亩。
据《原阳县志》可以发现,早在东汉时期,原阳米已是宫廷专用米,被时人形容为“晶莹剔透、软筋香甜”。
“原阳大米”令原阳人自豪,但许多人不会想到,原阳广泛种植稻米仅仅只有34年的历史,相信这个事实会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原阳县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顶部,是历史上有名的受灾县。据史料记载,自公元946年至解放前的1000多年内,黄河在原阳县境内溢洪决口泛滥57次。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原阳人民,饱受了洪涝和盐碱的侵扰。“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遍地产盐碱,种地不打粮”的顺口溜,是当时原阳县的真实写照。
尝尽了黄河苦头的原阳人做梦都盼着“三红”(红薯、红高粱、红辣椒)变“三白”(白米、白面、白棉花)。在脱贫致富的探索中,原阳人终于发现自己脚下的这片盐碱地很适宜种植水稻,遂决定引黄种稻。1968年,该县原武镇试种水稻成功,“引来黄河水,碱区稻花香”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如今的原阳,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45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年产稻谷2.5亿公斤以上,原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大米之乡。
产地情况
原阳,有大面积的背河洼地和黄河水灌溉,它们是种在了经过黄河水淤平改良后的土地上,并经过了有机化合物和多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的黄河水的浇灌,在加上该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殊气候,从而造就了原阳大米的一流品质,并且,由于该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该县的盐碱地又赋予了大米先天的碱性,使原阳大米煮饭时不需加碱就香味十足。所产大米不但独具特色,米质晶莹透亮,软筋香甜,香味纯正,适口性强,而且该类大米的蛋白质、淀粉以及铜、铁、钙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国际有名的泰国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