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环境
乐至县地理条件独具特色。境内山脉系岷山台地分支,自北而南分全县为东西两部,成为沱江、涪江分水岭。境内群丘林立,沟谷纵横,漕地棋布,蜿蜒连绵,是水产养殖的良好条件。西北高,东南低,中部突起。北部系平顶深丘河谷地区;中部系平顶宽谷低丘地区;南部系冈陵连绵地区。在丘陵河谷间有小平坝。县境地处中纬度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暖干燥、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日均气温16.7摄氏度,年均日照1330小时。年均降水量918毫米。
品种特性
乐至白乌鱼,品种名为:白甲乌鳢(Opniocepnalus argus var Kimnra)又叫白乌鱼,俗称白乌棒,隶属鲈形目,鳢科鳢属。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白乌鱼的肌肉组成:水分,77.90。粗灰分1.10,粗蛋白20.69,粗脂肪0.76,与另外一些淡水名贵鱼比较:粗蛋白含量高于大口鲇(14.85),粗脂肪低于大口鲇(3.22),说明白乌鱼是一种低脂高蛋白的中高档名贵经济鱼类。白乌鱼肌肉营养的氨基酸含量如下:门冬氨酸2.08,苏氨酸0.95,丝氨酸0.86,谷氨酸3.92,甘氨酸1.09。丙氨酸1.32,胱氨酸0.13,缬氨酸1.00,蛋氨酸0.43,异亮氨酸0.92,亮氨酸1.81,酪氨酸1.66。苯丙氨酸0.88,赖氨酸1.80,组氨酸0.52,精氨酸1.10,脯氨酸0.54。
白乌鱼,经在乐至县的水域环境中饲养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脂肪、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成份,具有止血、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等医药功效,销往北京、上海等地,出口韩国和日本。
生产情况
1981年3月,杨启安在河中捕获一条罕见的雄性白乌鱼,如获至宝,当即养入鱼池,并开始四处寻找母子为它配对。当年4月,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终于购到一条珍稀的红眼睛雌性白乌鱼。此后,这对白乌鱼开始了繁衍生息,但数量不多,而且有的鱼苗被亲戚朋友钓鱼钓走了,有的鱼苗连同“四大家鱼”鱼苗卖给了遂宁、安岳以及乐至周边的养鱼户,杨启安并未进行深层次的商品开发。直到2003年,白乌鱼引起县上重视,杨启安开始专心培育,白乌鱼的开发逐渐向市场迈进。
2006年以后,杨启安牵头组建了乐至县特种水产产销协会和神州白乌鱼专业合作社,以 “基地 农户”的模式致力于白乌鱼的生产和销售。[3]
由于白乌鱼的需求旺盛,在杨启安的带领下,乐至县特种水产产销协会迅速调整养殖结构,将以前四大家鱼占一半的养殖基地,调整为白乌鱼占80%。协会基地从2009年前的3个扩大到8个,种鱼规模不断扩大,从2008年的200多对三四百公斤,增至2010的700余对1500多公斤。2009年,杨启安的基地就卖出白乌鱼鱼苗七八十万尾,销售收入四五十万元,卖出商品鱼2.5万公斤,按每公斤70元的卖价计算,销售收入175万元。在白乌鱼基地的带动下,有几千户农户走上了养白乌鱼增收的道路。
获保护后的成效
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后乐至白乌鱼每公斤价格上涨10元,新增产值约5000万元,养殖面积也由之前的1.2万亩扩大到1.4万亩,成为乐至县水产品一张最耀眼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