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介绍
房县冷水红米种植历史悠久,盛行于唐代,曾被做为“贡品”,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距今150年,在清代同治五年(1866年)出版的《房县志》中,对房县冷水红米生产有这样的记载:“谷有粳、糯二种。早晚谷名十数种,黄白赤青数色……粳米有盖草黄、冷水红……”;其生长区域在海拔800米~1200米之间的冷水田,山泉灌溉,成熟后的冷水红稻壳红褐色、有芒,芒特长,米粒细长,米色粉红,有独特的米香。米饭色泽棕红,栗香味浓,口感润爽。 在房县万峪河乡和沙河乡还有这样一个风俗,每逢女儿出嫁必缝制一个大枕头,里面装上数斤冷水红谷子作陪嫁,求的不仅是多子多福,也有助女儿分娩时补气养血,有利于恢复体力和增加乳汁,故房县冷水红米又被称为“月米”。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房县土壤种类较多,有黄棕壤、山地棕壤、石灰岩土、潮土、紫色土、水稻土等6个土类,15个亚类,44个土属,146个土种,201个变种,总面积441862公顷;全县土壤中性偏碱,普遍缺氮、严重缺磷、大部分缺钾、有机质含量偏低、部分土壤物理性能不良;房县地貌由北部、中部、南部三大地势部组成,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四周高山环绕,由两侧分向中部倾斜,略成盆地形势;境内山川秀美、溪谷交错,沟壑纵横,植被覆盖率良好,森林覆盖率77.5 %。房县冷水红米产区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在1.6 %~5.5%,pH值为5.5~7.0,多为冷浸田,长期受冷水浸渍,终年水温泥温较低而稳定,适宜冷水红水稻的生长。
2、水文情况:产区地域辽阔,河沟纵横,有堵河(发源于神农架林区阴峪河)、南河(发源于神农架林区的温水河)两大水系。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为750~1160mm,径流总量20.5亿m3,年降水产水量46.6亿m3,过 境容水量16.4亿m3,水资源丰富。产区是南水北调水源区,境内没有大型工厂,无“三废”排放和空气污染,土壤没有重金属污染历史。根据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产区地表水达到GB 3838—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质标准;水质感观良好,无色、无臭、无味、透明,PH值5.5~7.5,砷≤0.05 mg/L、镉≤0.005 mg/L、铅≤0.05 mg/L,有关指标符合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饮用水质准则。
3、气候情况:产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均温10~15°C,昼夜温差明显;年均空气相对湿度75%;年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无霜期170~240天;区域内年降水量的差别不大,总的特点是南部地势高的地方降水多,北部地势低的地方降水略少,年均雨量750~1160 mm,降水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5%,其季节分布是:3~5月平均为236 mm,占26%;6~8月平均为406 mm,占44%;9~11月平均为227 mm,占25%;12~2月平均为45 mm,占5%;雨日在100~140天之间,年平均雨日117天,雨日由北向南逐渐增多;产区生态环境优良,大气清新无污染,符合GB3095–2012的Ⅰ级标准。
4、人文历史情况:房县冷水红米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148年,清代同治五年(1866年,距今148年)出版的《房县志》和民国24年(1935年,距今79年)出版的《房县志》中,对房县冷水红米生产均有这样的记载:谷有粳、糯二种。早晚谷名十数种,黄白赤青数色……粳米有盖草黄、冷水红……。 房县冷水红米适宜的栽培区域在海拔800米~1200米之间,种植地块多为高山梯田,海拔较高,生态系统较为封闭,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种植地域的森林覆盖率普遍高于全县77.5%的平均值,土壤有机质含量≥2.5%,富含水稻生长所需的矿物质和其它营养物质;水田灌溉用水多为山泉水(冷水),形成冷浸田,终年水温泥温较低而稳定,有利于提高其部分营养物质的含量;房县冷水红米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148年,长期精耕细 作,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品质的提高。以上特殊的地理和人文历史等因素形成并保证了房县冷水红米特有的品质特征。
三.地域范围
房县冷水红米产地范围为湖北省房县沙河乡、万峪河乡、青峰镇、门古寺镇、土城镇、白鹤镇、野人谷镇、窑淮镇、上龛乡、九道乡等10个乡镇,涉及38个村。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0°02′~111°15′、北纬31°34′~32°31′,生长于海拔800~1200米,生产面积800公顷,总产量1116吨,总产值6240万元。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特性特征:房县冷水红米,稻谷深褐色,糙米椭圆形,棕红色,有光泽,顺纹。米粒均长6.3mm,宽3.4mm,糙米千粒重22.3g。米饭色泽棕红,栗香味浓,口感润爽。
2、内在品质指标:每100g冷水红糙米含粗蛋白≥8g、氨基酸≥6.5g、直链淀粉含量15~20 %。 3、产品质量安全:房县冷水红米生产过程执行《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NY/T5117—2002)、《无公害食品稻米加工技术规范》(NY/T5190—2002)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