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介绍
城头山的发掘,确证了这座城是当今中国最早的城。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址,距今6500年至7000年。约在6500年前的大溪文化早期,人们开始在城头山掘壕沟,筑城墙。1997年冬考古学家在城头山东城墙发掘时,发现平行排列着三丘古稻田,其中面积最大的为0.3亩。灌溉设施已初步配套。用碳十四和光释光测年的方法测定农田中的泥土下层距今6000——6600年,国内外专家学者将城头山誉为“城池之母,稻作之源”。城头山大米以其悠久的农耕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标准化栽培技术,随着经济、文化、信息的高度发展,城头山大米具有的独特品质、风味、口感,得到了当地政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城头山大米产业化得到了迅猛发展,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产量突破15万吨大关,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带来了相当丰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强有力促进了澧县县域经济发展。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城头山大米基地以澧阳河流冲击平原地形地貌为主体,地势平坦,稻田土壤有红黄泥、浅红黄泥、青隔红黄泥、青隔河沙泥、白散泥、青泥田等土种为主,土壤肥沃、土壤有机质3.3%,pH值6.2-7.5,土壤耕作层厚度15.5厘米,土壤全氮1.9g/kg,,全磷1.4g/kg,,全钾17.9g/kg,,碱解氮138.3mg/kg,有效磷15.5g/kg,缓效钾296g/kg,, 速效钾97mg/kg。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大米的生产。
2、水文情况:城头山大米生产区域内有澧水、道水、涔水、澹水、松滋5水流经,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4处,小Ⅰ型水库18座,小Ⅱ型水库55座;塘坝2.47万处,拥有电力排灌固定机埠300处。产地不仅水源丰富,而且水质良好,经多次监测,符合NY5116质量标准。
3、气候情况:城头山稻米生产基地属于大陆季风湿润性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为16.5℃。≥10℃年有效积温 3300°以上,年均日照1732.6小时,日照率为40%。多年平均降雨量1330.9mm,降水比较丰沛,也比较集中,温光水资源多集中在4——10月,且基本同季,组合效应好,极利于城头山水稻生长发育和大米独特品质形成。
4、人文历史:城头山的发掘,确证了这座城是当今中国最早的城。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址,距今6500年至7000年。约在6500年前的大溪文化早期,人们开始在城头山掘壕沟,筑城墙。1997年冬考古学家在城头山东城墙发掘时,发现平行排列着三丘古稻田,其中面积最大的为0.3亩。灌溉设施已初步配套。用碳十四和光释光测年的方法测定农田中的泥土下层距今6000——6600年,国内外专家学者将城头山誉为“城池之母,稻作之源”。城头山大米以其悠久的农耕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标准化栽培技术,随着经济、文化、信息的高度发展,城头山大米具有的独特品质、风味、口感,得到了当地政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城头山大米产业化得到了迅猛发展,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产量突破15万吨大关,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带来了相当丰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强有力促进了澧县县域经济发展。
三.地域范围
城头山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澧县张公庙、澧阳、澧南、澧东、道河、大堰当、大坪、车溪、涔南、梦溪、雷公塔等11个乡镇。地理坐标位于: 东经111°35′08〞—111°55′43〞, 北纬29°30′12〞—29°50′36〞。城头山水稻生产总面积30万亩。稻米年产量15万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城头山水稻椭圆形,籽粒饱满,整精米率达到60-65%,其商品价值高,城头山大米为籼型大米,长粒,米质透明、米质半透明、有光泽、垩白度低,香味浓郁,具有本区域大米固有的自然清香味。城头山大米做出的米饭色泽透明,有光泽(油性)、香味浓郁、米饭有黏性、口感好,咀嚼时有甜味,米饭冷却后不易回生。
2、内在品质指标。城头山大米含膳食纤维1.9-2.5%;蛋白质7.9-10.5%,脂肪0.5-0.8%,碳水化合物65.5-80%,直链淀粉(干基)12.0-15.5%,钠1.4-1.8mg/100g,钙5.5-6.9mg/100g,磷58.5-72.5 mg/100g,胶稠度60.5-77.5mm,同时含有维生素B族、维生素E、和锌、硒等多种营养元素。同时城头山大米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3、安全要求:城头山大米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规范和法律法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