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古称“蒲坂”,传为舜都。地处山西省西南端,运城盆地西南角,位于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是山西省的南大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5′00″~110°45′33″和北纬34°44′50″~35°04′50″。
永济生态环境优越,是黄河中下游的明星城市。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楹联文化市”“一生要去的66个旅游文化大县之一”等荣誉称号,永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化遗址、宝寺名刹、名人故里、山川名胜达140余处,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唐开元大铁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绝代佳人杨贵妃故里等在古今中外久负盛名。
永济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黄河、涑水河、弯弯河形成河谷平原,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为芦笋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出了永济芦笋色白、皮薄、香脆和肉质细腻等无可比拟的内在品质,受到国际市场的好评青睐。
灵秀俊逸的中条山,风光秀美的伍姓湖湿地,溪流淳淳的涑水河,黄河臂弯里的永济以它的地平水富、得天独厚的的环境孕育着世间万物,这里被世界芦笋消费王国的西班牙专家称之为“最适宜种植芦笋的金子般的地方”。永济芦笋汲天地之灵气,聚万物之精华,造就出其色白、皮薄、香脆和肉质细腻等无可比拟的内在品质。
种植情况
1985年至1989年,永济市种植20亩芦笋试验田。经过6年的试验,该市解决了永济种植的气候土壤和技术等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始,由永济唯一的芦笋生产企业——牧工商开发公司将芦笋加工成罐头出口。1994年至1998年由企业补给笋农资金,动员农民大量种植,解决了农民种与不种的问题。1996年该市开始大规模种植芦笋,面积达万亩以上,年出笋3000余吨,进入有基地、有出口、有生产的喜人状态。笋农队伍快速发展,催生了永济芦笋加工企业多达8家,种植面积也逐年上涨达8万亩,仅1999年就引来了来自中国国内的县级以上考察团将近50家,至此,永济芦笋代替了山东芦笋产业位置而享誉全国。永济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优质芦笋生产出口基地,形成了“世界芦笋看中国,中国芦笋在山西,山西芦笋属永济”的良好局面。
出口情况
21世纪初,因国际贸易拉动和拥有的地域自然资源优势,永济大量生产白芦笋和白芦笋罐头。据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2001年至2005年期间永济芦笋出口量分别为3.2万吨、3.5万吨、3.3万吨、3.2万吨、3.4万吨,其中2005年中国白芦笋罐头出口总量不足4.5万吨,永济占到总量的75%,芦笋大旗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永济市肩上。当全世界白芦笋罐头贸易下降到5.5万吨以下,永济就生产3.4万吨,占世界贸易总量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