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介绍
金秀瑶族自治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 “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提到的42个著名产茶区之一。民国《象县志》评象州茶“其特佳者,中平有青山茶,色黄绿,味香滑;大樟乡有东温茶;瑶山中有瑶茶,微红,极促消化,隔宿其味不变”。其中所指的“青山”、“东温”、“瑶山”等地名,均在现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另有罗香乡罗运村所产白牛茶,清朝年间,官府曾进贡皇上,颇负盛名,当地群众将采制的谷雨茶细心保存,用于治疗痢疾和咳嗽等病。近年来金秀县境内陆续发现大量原生态野生茶群落,资源丰富、品种稀特。据有关专家研究,金秀县有些年限长久的古茶树年龄达几百至上千年,属乔木、半乔木型,大、中、小、叶种均有,极具有研究开发价值。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金秀红茶原料生长区域位于大瑶山山脉,北接驾桥岭余脉,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73%,海拔高度500~1979米之间。区域四周边缘为丘陵、河谷、台低,高度在海拔115至500米之间。据国土和勘测部门数据显示:金秀红茶原料生长区域土壤分为红壤、黄壤二个土类,红壤、黄红壤、黄壤三个亚类,均是酸性土壤;土壤PH值大部分在4.5~6.5之间,其中山地森林红壤表土有机层较厚,含量达5%,黄壤、黄红壤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并含大量氮、磷、钾元素,非常适宜茶树的培育。
(2)水文情况:金秀红茶原料生长区域内有26条河流,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并分属柳江、浔江、桂江三河系。据水利部门数据:该区域内河流流域面积2229.4平方公里,全县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746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67.29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2.89亿立方米,年产水量25.7亿立方米,相当于26座大型水库的蓄水量,水力资源蕴藏丰富。地表水系分布于沙页岩地区,西南、中南部石灰岩峰丛地带则以地下暗河为主,水源同样丰富,且没有人为和工业污染,对茶叶生产十分有利。
(3)气候情况:金秀红茶原料生长区域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性气候变化很明显。据气象部门数据:该区域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68.7~1800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大于或等于10℃的年积温为5233.9~6843℃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83%,年降雨量在1300~2400mm之间,平均降雨量1015.4~2280.8mm之间,无霜期长达316天。温度、光照、降雨等条件都均适宜茶叶的生长。
地域范围
金秀红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金秀镇、罗香乡、大樟乡、三角乡、三江乡、桐木镇、忠良乡、长垌乡、六巷乡、头排镇10个乡镇及其所管辖的77个村民委员会。
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金秀红茶外形(条形、颗粒)匀整,色泽乌润;香气浓郁,突显蜜韵花香;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回甜。金秀红茶历史悠久,风味别具一格。
(2)内在品质指标:金秀红茶灰分为≤6.5%,水浸出物为≥35%,游离态氨基酸为≥2%。
(3)卫生和安全要求:金秀红茶产品卫生质量要求按《GB276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及《GB2763-2014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相关规定执行。
(4)包装:包装材料应干燥、清洁、无异气味,不影响茶叶品质。接触茶叶的包装材料应符合《SB/T10035-1992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包装要牢固、防潮、整洁、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
(5)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金秀红茶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6)贮运: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7)贮存:在清洁、卫生、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防鼠设施处贮存,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其他物质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