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乌兰察布市地处北纬41°~43°之间,是世界公认的莜麦(裸燕麦)黄金生长纬度带,辖区内地形自北向南有内蒙古高原、乌兰察布丘陵、阴山山脉、黄土丘陵四部分组成。这里是海拔1000米以上高原地区,耕地面积1300万亩,其中旱地面积1000万亩左右,占比70%~80%。土壤以栗褐土、棕钙土两大类为主。栗褐土面积最大,主要分布于境内中部地区,土层较厚,含有较多有机质,土壤肥力强,障碍因素较少,是较好的农业用地。棕钙土面积居次,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为主要牧业基地。
(2)气候情况:乌兰察布市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属干旱与半干旱交错带,因为有大青山横亘中部分割,形成了前山地区比较温暖,雨量较多,后山地区是多风的特殊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气候冷凉干燥,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2.5℃,无霜期较短为95~145天。光照充足,日照时间每天平均可达16小时,农作物光合作用旺盛。土地干旱少雨,但降雨集中在每年七、八、九月份,年降水量150mm~450mm,雨热同期,特别适宜生长期短、耐瘠、耐寒、日照长、耐旱喜光、对土壤适应性强的作物,非常符合莜麦生长的要求,是莜麦生长的最佳自然环境。而且经多年取样检验当地种植的莜麦在国内品质最好。
地域范围
乌兰察布系蒙古族语,意为“红山口”。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东经110°26′~114°49′,北纬 40°10′~43°28′之间,是中国的马铃薯之都。莜麦年均种植总面积稳定在80万亩左右,产量约6200万公斤,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有“中国燕麦之乡”美誉。乌兰察布市交通便利,境内有110、208国道、G6、G7、G55、呼满省际大通道、呼兴运煤专线和准兴重载高速;京包、集二、集张、集通、丰准等铁路线纵横交错;通往法兰克福的国际货运列车“如意”号始发集宁,是通往蒙古、俄罗斯和欧盟的重要国际陆路通道;集呼包动车已经开通,京呼高铁正在建设之中,乌兰察布支线机场已经通航。四通八达的交通给乌兰察布莜麦外销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产品远销国内外各大城市和地区。全市共辖11个旗县市区,92个乡镇苏木。乌兰察布莜麦保护地域分布在11个旗县市区、50个乡镇苏木范围内,保护面积100万亩,保护规模为年产量12.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外观完整,大小均匀,坚实饱满,富有光泽,品质优良。
(2)内在品质指标:乌兰察布莜麦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参考范围值:每100g产品含蛋白质10.06~17.60%,脂肪5%~10%,维生素B10.1~0.8mg,维生素B20.05~0.21mg, 维生素E0.50~0.82mg,钙50~110mg, 磷200~300mg, 镁60~90mg,铁5.0~11.0mg,锌10~3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