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环境
蓝莓属于杜鹃花科(Ericaceae)蓝莓属(Vaccinium Spp.)植物,为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或小灌木树种。全世界蓝莓属植物约有400个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从北极至热带高山、河谷、沿海地区, 能适应寒冷气候条件。土壤方面,栽培蓝莓选择土壤类型的标准是:坡度不超过10%;土壤PH值4.0~5.5,最好4.3~4.8;土壤有机质含量8%~12%,至少不5%;土壤疏松,排水性能好,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伊春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气温偏低;无霜期110—125天,无霜期短;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750—820毫米,降水量较充沛。水资源总量102.6亿立方米。境内有汤旺河、呼兰河、嘉荫河等大小河流702条,分别属于黑龙江和松花江两大水系。 伊春市土壤以暗棕壤为主,分布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77.7%。这种土壤成分偏酸、有机质含量多在8%以上,大大高于平原农田,适宜种植蓝莓。
品种特性
伊春蓝莓的主栽品种称为美登。美登(Blomidon) 是加拿大培育的矮丛蓝莓品种,从美国国家种质资源库引入中国, 株高30-40厘米。果实圆形, 果面被较厚果粉, 呈浅蓝色,丰产性好, 栽后第2年即可结果, 第4年以后进入盛果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7%,可滴定酸0.88%,出汁率70%,适宜加工。适应区域为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地区,最低温在-40℃左右的地区均可栽培。
美登属中熟品种。在小兴安岭地区7月下旬至8月初成熟,成熟期一致。树体生长健壮、丰产,栽培5年生平均株产0.83千克,最高达1.59千克。商业化大面积栽培的第2、4、6,和8年产量可达0.9、11.0、13.6和22.2吨/公顷。抗寒力极强,为高寒山区发展蓝莓的首推品种,也是伊春栽培的主要品种。果实以加工为主。
生产情况
伊春市不但是中国野生蓝莓主产区,也是最适宜蓝莓种植的区域。野生蓝莓资
源珍贵且数量有限,要做大蓝莓产业,在保护野生资源的同时,必须发展大面积人工种植。2006年开始,五营、友好、带岭、铁力局先后引进组培蓝莓进行种植试验,2010年全市开始大规模种植,至2011年末,全市累计种植蓝莓10500亩,其中进入结果期面积538亩,产鲜果6万多市斤,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到2012年,全市蓝莓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
从发展蓝莓产业之初,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努力建设中国最大的蓝莓繁育、种植、加工和销售“四大”基地目标。为满足发展需要,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截止2011年底,建成了北部五营九天公司、南部朗乡局营林中心和带岭林科所三个蓝莓组培繁育基地,形成了年产成苗4000万株繁育能力。通过蓝莓组培繁育基地建设,为全市蓝莓大面积人工种植奠定了基础,所育的苗木不仅可以满足本市种植规划的需要,而且还可以为周边省、市提供大量的优质商品苗木,伊春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蓝莓组培繁育基地。
同时,全市形成了以蓝莓为主要原料的蓝莓产品加工企业群体。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有蓝莓加工企业19家,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2011年收购野生蓝莓7208吨,年加工原料能力2.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05亿元,利税1721万元。随着野生蓝莓资源的有效管护和人工大面积种植,蓝莓生产加工企业纷纷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截止2011年底,全市开发蓝莓产品已达8大系列180余种,年产量达到1.4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09亿元。从2008年开始,伊春市每年都举行中国黑龙江(伊春)兴安蓝莓节,把旅游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推进蓝莓生产发展。
荣誉认证
2010年,伊春市友好区万亩蓝莓基地种植的蓝莓,经SGS(通标标准技术服
务有限公司)检验,获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伊春蓝莓多次参加哈洽会、绿色食品展、德国有机食品博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使伊春蓝莓市场知名度不断高。“越橘庄园”、“林都”商标已成为国家驰名商标,“忠芝”等7个商标获省著名商标,有22种蓝莓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2012中国特色农产品博览会暨首届中国·伊春森林食品节开幕式上,伊春市被中国小浆果协会授予“中国蓝莓之乡”殊荣。
地理标志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黑龙江省伊春市森林食品产业协会申请对“伊春蓝莓”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决定于2012年8月3日准予登记。
保护范围
黑龙江省伊春市境内,包括嘉荫县、汤旺县、汤旺县、丰林县、丰林县、丰林县、友好区、友好区、伊美区、乌翠区、乌马河区、南岔区、大箐山县、伊美区、金林区、金林区、铁力市、铁力局、双丰局、桃山局、朗乡局21个县(市)、区、局。地理坐标为东经127°42′00″~130°14′00″,北纬46°28′00″~49°21′00″。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