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特征
霄坑绿茶外面朴实无华,茶叶品质好,茶树体内积累营养丰富,使鲜叶中内含物质,特别是芳香物质、氨基酸、茶氨酸及水溶性成分,含量较高,而影响茶叶香味的花青素、酯型儿茶素等成分相对低。所以霄坑绿茶香气清高,滋味浓厚甘爽,品质好。霄坑绿茶具有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
地理标志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池州市贵池霄坑村生绿茶叶专业合作社申请对"霄坑绿茶"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决定于2010年12月24日准予登记。
保护范围
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全村12个村民组及棠溪镇西山村高塘村民组共13个村民组茶园,位于九华山山脉。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8′51″~117°34′46″,北纬30°19′02″~30°22′47″。
产地环境
霄坑村位于佛教圣地九华山的后山,生态资源丰富。霄坑村原有六个村民组,后应新农村建设、行政区划调整的要求,将邻村双村村合并后与霄坑村并称霄坑村。其中原有的六个村民组是主要的产茶地,尤其是位于高海拔的霄坑村五队,生产的绿茶形似龙须,是霄坑优质生态绿茶生产的核心代表。
生产规模
霄坑绿茶一直保持着原始生长状态,村民在日常农耕中也奉行原始的以虫治虫耕作方式,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在霄坑村口可以看到禁止化肥农药进村,确保食品优质安全大幅标语。霄坑村原生态的茶叶生产模式,确保了霄坑茶绿色、健康的品质。2012年,霄坑村茶叶已成为一个知名品牌,全村发展茶园4000余亩,年产茶叶5万余公斤,茶叶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
制作工艺
绿茶加工,简单地可以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1、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2、揉捻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现在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马边绿茶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
3、干燥
干燥,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荣誉认证
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会上,霄坑茶叶获得了金奖,并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小崔会客厅。曾被中国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以"花香花味、中国茶圣"等美誉称赞。霄坑绿茶是安徽省第一个获取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有机食品,并颁发了有机(生态)食品生产、加工、DFDC销售许可证书,连续四年获国际名茶称号,2001年被评为安徽省乡镇企业名牌产品,2002年被评为安徽省名牌产品。
质量控制技术
国家标准:AGI2010-09-0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