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建设的学校。
2005年,学校整体搬迁至被誉为“亚洲第一大人工林海”的净月潭畔,截至2023年3月,校园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收藏纸质图书168万册,电子图书135万册,外文原版期刊83种,中外文数据库63个。自然、典雅、厚重、博大的校园环境和宽敞、明亮、向阳、舒适的学生公寓,为莘莘学子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软科2022年大学排名中,位列财经类大学排名第25;在校友会2022吉林省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0。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坚持学科立校,着力构建“突出优势、扶持新兴、坚实基础”的学科生态体系,形成了以经济学科、管理学科为主体,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特色。学校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六大学科门类;有吉林省“十三五”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8个,其中“一流学科A类”1个,“一流学科B类”1个,“优势特色学科A类”1个;“优势特色学科B类”5个;经济学科为“2019年度吉林省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工商管理、法律、税务、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会计、审计、金融、公共管理、保险、新闻与传播、图书情报、电子信息等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吉林省研究生工作站12个;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是吉林省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A类高校。
学校现有39个本科专业,其中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新文科实践项目2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7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10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吉林省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吉林省高校“金课”建设项目7个,省级精品课程32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省级高校“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门,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课程2门,省级校企合作开发立项建设课程1门;省级实践教学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4个。学校是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项目的省属高校;是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示范性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亚泰工商管理学院为“中国十佳MBA商学院”。
吉林财经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学校2024年招生工作,维护考生合法权益,推进校务公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吉林财经大学2024年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层次招生工作。
第三条 学校全称:吉林财经大学
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校
层 次:本科
第四条 吉林财经大学净月校区: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祉街道中信社区净月大街3699号。
第二章 收费标准
第五条 学校各本科专业学费收取标准
专业名称 | 学费标准(每生/每学年/元) |
经济学 | 5280 |
经济统计学 | 5280 |
财政学 | 5280 |
税收学 | 5280 |
国际税收 | 4800 |
金融学 | 5280 |
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 | 26000 |
金融工程 | 5280 |
保险学 | 5280 |
金融数学 | 4800 |
金融科技 | 4800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280 |
法学 | 5280 |
英语 | 5060 |
日语 | 5060 |
朝鲜语 | 4600 |
新闻学 | 6200 |
广告学 | 6820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500 |
统计学 | 5500 |
应用统计学 | 500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400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400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280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4800 |
工商管理 | 5280 |
市场营销 | 5280 |
会计学 | 5280 |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 | 26000 |
财务管理 | 5280 |
国际商务 | 5280 |
人力资源管理 | 5280 |
审计学 | 5280 |
资产评估 | 4800 |
公共事业管理 | 4800 |
行政管理 | 4800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5280 |
养老服务管理 | 4800 |
物流管理 | 4800 |
电子商务(中外合作办学) | 26000 |
跨境电子商务 | 4800 |
旅游管理 | 4800 |
电子商务 | 5940 |
数据科学 | 5000 |
第三章 学历证书颁发
第六条 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教学内容,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本科毕业生由吉林财经大学颁发国家规定的本科毕业证书。
第四章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及有关程序
第七条 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内容
学校学生资助项目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省政府奖学金等,学校还设立了临时困难补助、特殊困难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寒假返乡路费补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生活补助、未就业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补助、勤工助学岗位补助、校长奖学金、综合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奖金、单项奖学金、十佳大学生奖金以及社会助学金等奖助学金项目。
第八条 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申请程序
入学前,学生可向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咨询并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如暂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可在开学报到时,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学校资助部门将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并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第五章 录取说明
第九条 专业培养对外语语种的要求
学校英语、日语、朝鲜语专业只招收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日语、朝鲜语专业学生入学后按零起点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各专业部分课程全英文授课,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宜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报考。
国际税收、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统计学、会计学、审计学、资产评估、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科技、金融工程等专业的主干课及公共外语用英语授课,宜外语语种为英语考生报考,其他语种考生不建议报考。
学校公共外语课程只开设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其他语种考生请慎重报考。
第十条 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要求
无男女生比例要求。
第十一条 经批准的身体及健康状况要求
执行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相关补充规定。
第十二条 录取规则
1.学校招生工作全面贯彻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2.学校根据各省(区、市)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实行顺序志愿的省(区、市)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区、市),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数的105%以内。如生源省份投档比例有特殊规定,则按其规定执行。
3.对于实行顺序志愿录取方式的省(区、市),首先录取第一院校志愿的考生,当第一院校志愿生源不足时,未录满的招生计划可以接收第二院校志愿及其它志愿考生。对于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的省(区、市),按照该省(区、市)政策录取。
4.对于符合教育部规定的高考加分政策的考生,学校认可各省(区、市)在其统考成绩总分基础上加分后形成的投档成绩,并作为录取和安排专业的成绩依据。
5.学校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分数优先”的录取原则,按照投档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录取专业,各专业之间不设级差。对于有单独规定的省(区、市),按照其规定的录取规则执行。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按投档成绩从高到低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且符合未录满专业录取要求的专业,直至录取额满为止。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或服从调剂但不符合未录满专业录取要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
6.在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以各省(区、市)招生机构公布的信息为准。学校执行各省(区、市)2024年发布的投档录取规则。
7.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8.对高考投档成绩及报考专业顺序相同的考生,执行考生所在省(区、市)相关政策,优先录取政策规定的相关科目分数高的考生。
9.学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如考生所报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已录满,但服从专业调剂,将被录取到招生计划未完成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如不服从专业调剂,做退档处理。
第十三条 咨询和监督方式
招生网址:http://newzs.jlufe.edu.cn
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咨询电话:0431-84539100
监督电话:0431-84539030
监督邮箱:jijian@jlufe.edu.cn
第十四条 本章程由吉林财经大学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章程未尽事宜,按照国家2024年招生政策执行。
本章更新于2024年5月,最新章程以官网为准。
学校坚持以科研创新为抓手,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截至2023年3月,学校建有中宣部重点支持建设的“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有吉林省“2011计划”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1个,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3个,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2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吉林省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首批吉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学校主办《当代经济研究》《税务与经济》两个学术期刊。其中,《当代经济研究》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财经大学主办的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的会刊,现为中宣部重点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业类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扩展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税务与经济》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扩展版)、《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近年来,学校有十多人次受聘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在省委、省政府、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重大规划、重大决策、重要文件起草制定中发挥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吉林振兴发展需要,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热点问题,重点在金融、财税、产业经济等领域咨政建言,有50余项决策咨询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一些成果推广应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积极与国境外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法国、白俄罗斯、瑞典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55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是“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创始高校之一,“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单位,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和“促进与俄乌白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实施院校。1999年开启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目前与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合作举办会计、金融和电子商务专业3个本科办学项目。与海外友好高校共同设计开发学生学位项目及交流交换项目50多个,项目交流涵盖澳大利亚、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专业范围实现全覆盖。学校长期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是“吉林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资格院校。
一、东北银行总行训练班及其沿革(1946-1958)
(一)东北银行总行训练班
1946年7月,为适应建立东北根据地对大批专业干部的需要,东北银行总行在佳木斯举办了第一期短训班。第一期短训班招收、培训银行干部120名,于1946年10月7日结业。
1948年3月,东北银行总行从佳木斯迁到哈尔滨,总行短训班设在哈尔滨市田地街。由章梦生同志负责短训班工作,先后举办第二、三期短训班,每期3个月,共招收和培训银行干部90名。
1948年9月,总行训练班建立了以银行业务负责人为骨干的兼职教师队伍,有计划地完成了干部培训工作,扩大了社会影响,开创了东北金融教育新局面。
1948年12月,总行训练班随同东北银行总行由哈尔滨迁到沈阳市,训练班设在沈阳市小南门里伪交通银行旧址。到1950年2月,东北银行总行训练班共举办七期短训班,累计培训银行干部1207名。东北银行总行训练班的创建及其不断完善,为实施学校教育创造了条件。
(二)东北银行干部学校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民经济恢复初期,为迅速发展金融事业,东北各省、市先后设立银行分支机构,急需培养和充实大批银行干部。1950年3月,东北银行总行决定将总行训练班改为东北银行干部学校,由章梦生同志任校长。
干校设有银行专科班、在职干部班和文化速成班。以"忠诚、朴素、精细、劳动"为校训,以东北军政大学创作的歌曲《深入学习,联系实际》为校歌。
(三)东北银行专门学校
1950年6月,东北银行总行决定在东北银行干校的基础上扩建东北银行专门学校,并拨款东北币5亿元作为建校经费。1950年7月25日,干校从沈阳迁到长春市人民广场银行大楼。经过近两个月的筹建,9月15东北银行专门学校成立,新中国第一所金融高等学校在长春诞生。
东北银行专门学校担负为全国培养金融管理干部和专业人才的任务。学校设有专科、高职科和初职科。学校师资力量较强,在统计学教授赵希献博士、信用学教授李德宣等影响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带出一批教学新生力量。
1952年10月23日,国务院、教育部决定将东北计划统计学院、东北财政专门学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合并,成立东北财经学院。经过调整,原东北银行专门学校的部分教师、职工和专科学生迁往沈阳,并入东北财经学院;在保留部分教师、职工和高职科学生的基础上,开始筹建银行学校。
(四)中国人民银行长春银行学校
1953年初,在原东北银行专门学校的部分教师、职工和在校的高职科学生的基础,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长春银行学校。校址仍在长春市人民广场银行大楼。1954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所属银行学校进行调整,撤销了苏州银行学校、山东银行学校、旅大银行学校,将学生并入长春银行学校。195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吉林省分行决定,将吉林省银行干部学校并入长春银校,进一步加强和充实了长春银校的师资力量。
1957年2月,长春银校由人民广场银行大楼迁到斯大林大街82号。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到195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长春银行学校拥有教职工近200人,在校学生近800人,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一所正规划的中等专业学校已初具规模。
长春银行学校的成立与发展,为建立吉林财贸学院创造了条件。
二、吉林省第一所高等财贸学府--吉林财贸学院(1958--1966)
1958年7月,在中共吉林省委财贸部领导下,成立学院筹备委员会。9月29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吉林财贸学院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长春银行学校停办。
学院设有财政、金融、贸易经济、工业品、农副产品、粮食管理、粮食加工、粮食储藏8个专业。其中本科学制3年,专科学制1年;1959年本科学制改为4年,专科学制改为2年。
建院初期,学院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和教员112人。其中,具有社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有:经济学教授袁孟超,毕业于东南大学,留学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曾任苏联伯力远东边疆共产主义大学教授、中国部主任,上海法学院、上海财经学院教授,来院后担任科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统计学教授王思立,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曾任上海财经学院教授,著有我国第一部《统计学概论》、《数理统计学》,来院后担任统计教研室主任;会计教授余性元,曾任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上海财经学院教授,来院后担任会计学教研室主任;财政学教授胡继纯,早年留学英国、美国从事政治理论研究,曾任复旦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上海财经学院教授,来院后讲授《财政学》课程。
1964年4月,按上级要求,专业调整为会计、统计、财政金融、贸易经济4个专业。从此,确立了学院的发展方向。
1966年5月11日学院党委召开会议,学习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紧急通知》。会后,又召开全院大会,传达省委文件精神,动员师生参加文化大革命。此时,财院同兄弟院校一样,"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即将来临。
三、吉林财贸学院遭到严重挫折(1966--1978)
(一)撤销吉林财贸学院
1969年11月,吉林省革委会在"加强战备"、"藏干于民"、"建立农村红色根据地"的口号下,加紧部署和动员全省广大干部插队落户。与此同时,决定撤销吉林财贸学院,动员干部、教师走"五,七"道路,到指定地点插队落户。从12月24日开始,大批干部、教师被迫离开奋斗多年的教育工作岗位,分别到指定地点长白、汪清、敦化、榆树四个县所属10个公社以及分散到永吉、长岭等15个县18个公社,插队落户。
学院撤销后,军宣队动员在校的65级学生参加哲里木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969年11月奔赴农牧区开展"斗、批、改"运动。1970年3月返校,投入"一打三反"运动。8月,65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至此,财贸学院校园除部分教工和少数留守人员外,只剩空荡荡的院落。
(二)组建吉林省财贸学校
1970年8月,吉林省革委会决定原吉林财贸学院、省财贸干校、省商业学校、省粮食学校、省供销合作学校五校合并,成立吉林省财贸学校,校址设在长春市斯大林大街82号原吉林财贸学院院址。省革委会的决定,给已经撤销的吉林财贸学院及其大批插队落户干部、教师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吉林省财贸学校担负着为全省财贸战线(包括商业、粮食、财政和银行系统)培养新生力量和轮训在职干部的任务。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粉碎。1977年5月,财校党委向吉林省财贸办、省高教局提出恢复吉林财贸学院的建议和要求。同时,学校党委积极引导广大干部、教师努力办好财贸学校,争取早日恢复吉林财贸学院。
四、吉林财贸学院恢复与发展(1978--1992)
1978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吉林财贸学院。从此,吉林财贸学院获得新生。
吉林财贸学院在省委、省政府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历经恢复、发展和改革开放办学时期,逐步建设成综合性财经高等院校,成为省属重点高等院校之一。
恢复后的吉林财贸学院,隶属省委财贸部领导,实行党委的一元化领导。
学院恢复初期设有财政、金融、会计、统计、商业经济、粮油储藏、粮食加工7个专业,学制4年,1979年增加对外贸易经济专业。
1978年到1982年,是学院的恢复时期,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顺利地完成了财院恢复时期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1982年7月,78级480名本科生毕业,除金融专业东北三省分配外,其他专业大部分省内分配,少部分上调中央各有关部委。这批学生大多数素质较好,分配到工作岗位以后,很受业务部门的重视。如今,这批毕业生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业务骨干。学院从这批毕业生中留校30名,充实到教学和机关各部门,增加了青年教师的比例,成为学院发展的骨干力量。
1983年,学院首先在金融、会计两个专业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4年统计专业招收硕士生。
从1982年至1984年,是我院的发展时期。学院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招生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上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学院建院以来招生数量最多的时期。这时,不仅学生规模扩大了,而且教职工队伍的人数也增加了,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新的教学大楼竣工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地充实到教学和科研领域,配置了语音室、电子计算机室、电化教研室、商品实验室等。学院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局面。
从1985年至1988年,是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开创工作的新局面的时期。这一时期,学院大胆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1986年9月,经学院研究、上级批准,学院增设工商行政管理、税收、保险三个专业。1987年商业经济专业招收硕士生。
1989年春夏之交,首都北京发生学潮,这场风波波及全国许多城市,各地高校普遍受到影响。财贸学院少数学生闻风而动,打乱了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历时50多天的政治风波中,学院党委始终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并根据省委的指示精神,坚持疏导的方针,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控制了事态的发展。风波过后,学院党委在师生中深入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发展财贸高等教育事业。
1991年,学院开始筹备归属国家税务总局及更名长春税务学院。
五、中国第一所税务本科高校--长春税务学院(1992-- )
1992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吉林财贸学院划归国家税务总局领导,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所税务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担负为全国税务系统和吉林省培养高级税务和各类财经管理专门人才的任务。
2000年在高等院校布局结构调整中,学院又划归吉林省,成为省属院校。
2004年初,长春税务学院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高校。
2010年,教育部批准长春税务学院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