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是一所由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主管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中学,是宣武区重点中学、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的前身“畿辅学堂”创建于1906年;1928年,更名为“燕冀中学”;1951年,学校成为公立完全中学,更名为“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截至2011年4月,学校不仅建有供初、高中生使用的标准教室40余间,每间教室都配备了电子白板,还配有实验室10间、普通实验室45间、功能教室20余间,其中包括系列化学实验室、系列生物实验室、系列物理实验室、地理教室等。截至2015年3月,学校总占地面积30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00余平方米,设有4700平米的学生公寓,可容纳500余名学生住宿。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博士后1人,博士1人,硕士16人,60余人获得研究生课程结业证书;北京市特级教师4人,北京市骨干教师6人,高级教师60余人,高中164名教师,初中110名教师。
从具象看,它是数字14,代表十四中;抽象看,它像燃烧的火焰,像一朵火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十四中希望通过教育生活,点燃学生头脑中的巨大潜能。十四中更希望这朴素的教育行为、教育担当,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校训是几代十四中人的本质特征的写照,是十四中的精神。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张之洞主持在宣外大街64号院内创办了畿辅学堂,同年在京师督学局立案,有中学1个班40人,学制5年;高等小学1个班40人,学制3年;初等小学1个班60人,学制4年;教员9人,职员3人,经费由直隶省提供。
民国17年(1928年),更名为“燕冀中学”,成为河北籍同乡在京子女们学习的学校,学校分男、女两校,男校在外城广安门大街,女校在内城西什库后库。
民国20年(1931年),增设高中班,实行三三学制。
民国24年(1935年),接收下斜街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校舍。同年,燕冀中学迁入畿辅先哲祠。
民国36年(1947年),女校停办高中。
1951年,市政府接管,将燕冀女校、育华中学男生部、嵩云中学并入燕冀中学,命名为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成为公立完全中学,校址定在北京市宣武区下斜街四十号的燕冀中学原校址。
1956年,学校创建校办厂,为学生的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创造了条件。
1978年,北京市第十四中学被评为宣武区重点中学。
2005年,为扩大十四中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与131中学、204中学合并两址办学,重新改为完全中学,十四中新址(西址)动工。同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6年,十四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百年校庆。
2009年,学校新校址投入使用,高中部迁至新址。
2010年,学校与十四中分校合并,三址办学。
2011年,三址办学改为两址办学,取消天宁寺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