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又名越国文化博物馆,坐落于绍兴市柯桥区明珠文化广场,是该区重点文化设施“三馆一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7年开馆。博物馆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多平方米,设有“越国史馆”、“绍兴酒史馆”、“纺织史馆”等三个专题馆和两个临时展厅。博物馆通过三个不同主题展馆的展览内容立体的、多方位的展现了古越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绍兴传统产业的悠久历史。
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自开放以来,充分发挥博物馆职能,积极开展各项社会活动,举办高层次的临时展览和学术交流,与多个学校建立共建关系,并成为柯桥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基本陈列获浙江省陈列展览精品奖。
越国史馆是越国文化博物馆的主题陈列,占博物馆总展示面积的50%。数千年来,於越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曙光在古越大地同样绚丽多姿,五彩缤纷。鸟图腾为越民族的崇拜物;以绵绵城墙为造型的展厅装饰,表示越文化的悠久与深远,其间的片片灯光,象征着古越文明的璀璨与博大精深。
绍兴酒史馆采用逼真的情景再现手法,突出了稽山鉴水的特定地理环境和文化气息,将越文化、酒文化予以充分展现。“百礼之会,非酒不行”这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礼仪的传统习俗。综观现代,酒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绍兴黄酒作为我国酒类中的佼佼者,以其温和的个性、浓郁的醇香、丰富的营养保健功效而被更多的民众接受和推崇。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为适应生存环境,抵御自然灾害,提高生存质量而奋斗。纺织的发展,是和人类的发展同步进行的。纺织推动了社会文明,丰富了文学艺术,美化了人类生活。
青铜鸠杖于1990年在绍兴县漓渚镇中庄村坝头山出土。该杖为春秋晚期器物,分杖首和杖镦两部分,出土时首、镦分列两处,杖身已朽,通长不清。杖首长26.7厘米,銎径3.7厘米,顶端立一鸠,短缘翘尾,展翅欲飞,通身羽纹。鸠下銎身为一圆形管状物,以三角形和半圆形凸棱形分隔成三节。三角形凸棱和半圆形凸棱上分饰云雷纹和蟠虺纹。第一节上饰双线水波纹,中间为蝉翅纹,下为云纹组成的纹饰带;第二节上下各为云纹一周,中间饰有二道蝉翅纹,错缝对置,两道蝉纹之间隔两周凸弦纹;第三节上为云雷纹一周,中间饰蝉翅纹,其下有两道云雷纹。杖镦长30.6厘米,銎径3.6厘米,在圆形管状下有一男性跪坐人像。圆形管亦以半圆形凸棱和三角形凸棱分隔成三节,三角形凸棱上刻云雷纹,半圆形凸棱上满饰镂空蟠虺纹。第一节上下各饰粗细云雷纹一周,中为蝉翅纹;第二节上下各为云雷纹,中刻蝉纹;第三节上饰云雷纹,下为蝉纹。底端为跪坐人像,双目平视,两手放置膝部,头上蓄发至额前和耳部,脑后为一椎髻,横穿一簪,通身各部位有云纹及几何纹,手臂上为蝉翅纹,其下有数圈弦纹,腰系一带。
2000年绍兴县皋埠镇任家湾村木椁墓出土为战国明器,仿铜打击乐器.共19件,形制相同,大小参差.均为甬钟,甬部有旋、干,干似方形;征部有凸枚;篆部多饰联珠纹,泥质灰陶,器表施黑色陶衣,多已剥落。与编钟同出的还有泥质黑衣陶编磬、镦于等。这是越人信鬼重祀,奏乐娱神习俗的实物见证。
全年免费对外开放,除周一馆休之外,每日开放时间为上午九点至下午四点三十分。
1. 802、806路(轻纺电信局站下)
2. 128、101、308、811路(区行政中心站下)
3. 166、812、823、832、833、862路(明珠广场站下)
1. 请观众朋友在开放时间内有序进馆参观;
2. 观众自带液体饮料及各类食品经本人试吃后可以带入场馆;
3. 请勿将各类管制刀具、打火机、光盘、危险品及宠物带入场馆;
4. 为快速完成安检,请尽量不要携带箱、包入场,如已随身携带箱、包,请先存包再进入场馆参观;
5. 违禁的私人物品请存包或于馆外自行处理;
6. 参观前请您整理好衣物,衣冠不整者谢绝入内;
7. 参观时请勿大声喧哗并请将手机设置为静音以免影响他人参观;
8. 参观时请勿触摸展品;
9. 场馆内请勿吸烟;
10. 场馆内请勿奔跑、追逐、攀爬、躺卧;
11. 请游客协助维持好展厅内的参观秩序和良好的参观环境;
12. 基于柯桥区博物馆藏品举办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观众可以拍照留念,但请勿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 引进的临时性展览,将依据办展协议确定是否可以拍照,若不可拍照,将在展厅内设立明显的提示标识。
越国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始于2002年初,2003年7月成立绍兴县博物馆筹建办;2006年3月31日,浙江省文物局发文(浙文物发[2006]72号)同意绍兴县博物馆使用“越国文化博物馆”馆名,并以此馆名对外开展工作;2007年3月16日,博物馆举行了开馆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