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派建筑、构件、家具、字画等,主要向游客展示徽州徽派古建筑的精髓、明清徽派古家具的特点、古代及现代名人字画等。
明永乐御赐牌匾 明代1403-1424期间(永乐年间),潜口村汪善考取进士之后,永乐皇帝特赐牌匾悬挂其家祠之内。历尽沧桑,保存完好。
方文泰宅原坐落在潜口乡坤沙村。砖木结构民宅,三间二进口字形四合院楼房。楼下前进为门厅,两旁是厢房;后进明间为客厅,次间为卧室。楼上明间设祀祖座,两进之间设天井,左右有廊,右廊内设楼梯,楼上天井四周设美人靠,弧形栏杆,栏杆下部裙板全部用框格式壶门装饰,玲珑剔透,雕工精美,弧形栏杆的处理方式与宁波天一阁所藏明鲁班正式图所绘栏杆相似。
坐落在潜口民宅内,明嘉靖丁亥年(1527)建。原处罗田村南方氏宗祠门前,皖赣铁路建设祠堂拆毁,牌坊迁至潜口民宅内保护。麻石仿木结构,四柱三间五楼,通宽8.40米,高9.50米。因白麻石易雕琢,梁枋上全部高浮雕,有狮、大鹏、麒麟、仙鹤、莲花、荷叶等,斗拱上有上昂逸出,有云板装饰;龙凤榜正面雕刻“魁星图”,反面雕刻“月宫桂树图”。额匾前后两面均刻“方氏宗祠”四个大字,落款“嘉靖丁亥年仲春立”。在龙凤榜上用图案喻示意义的,古徽州所有牌坊中,尚属独例。
胡永基宅(德庆堂)原坐落在西溪南乡琶塘村,明代中期砖木结构楼房,以屋脊一下为界,分成两进。楼下脊前五开间。三开间为客厅,两稍间为卧室。脊后分成四间卧室,大门外东侧有边间,门内有一狭长通道,直通后天井,前天井西厢有边门通往户外,楼上柱网跟楼下不对齐,楼上木构架具有明代早期建筑特征。如梁栿截面扁平、梁眉起翘平缓、叉手、梁头雕琢古朴。梁栿下全部有丁字拱,拱眼深刻雕花,且有芦苇墙在枋间一直装修到顶,楼上楼下均有大方砖铺地,精美的地方是围拥前开天井的三面楼行,装修雕花栏杆板,上下五行,采用壶门装修,雕满了花鸟鱼虫等动物图案,有透雕、镂空雕和高浮雕,充分体现了徽州明代的工艺水平。
原坐落在歙县北岸镇大阜村,2001年迁至潜口民宅清园内。清嘉道年遗构。通开间8.75米,进深17.75米,建筑面积236平方米。由门屋、大厅和居室组合而成。大门居中,上设砖雕门罩,进门为一披水门廊,左右为一步架挑廊。大堂三间厅,前设轩,轩间双步梁搁置于前檐通月梁上、下垫以雕琢之挑头木,挑头木下为倒爬狮斜撑。后金缝置照壁通后进,居室为四合院,楼梯置左廊内,两廊为直接到地槅扇门,上通间置额花版,厢房窗洞上亦置横风窗。二层大堂前檐设拱厢,并置栏杆。该宅斜撑、挑木、木板、雀替、窗扇及栏杆板均为细腻的雕刻。其屋面亦满铺望砖,厢房设天花板。谷懿堂为清中叶徽派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原坐落在西溪南乡辣塘村,2000年迁至清园。朝向东南,由前后两个三合院落组成,通面阔9.8米,通进深17.46米,现高9.2米,占地面积206.03平方米,后进始建较前进早,该宅南侧另有一厅,原辟为私塾,该宅为研究丰富多彩的徽派建筑样式,提供了一难得实例。
潜口民宅博物馆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潜口村、紫霞峰南麓。潜口民宅又称“紫霞山庄”。整座山庄面积1.72万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各地的10座典型明代建筑集中一处,亭、桥、楼、阁、厅及内部陈设俱全,重现了明代山庄之风貌。山庄包括古祠3幢,民居4幢,石牌坊、石拱桥、凉亭各1座。1984年动工,1990年基本完成。由徽州区和歙县各地数百座明代建筑中精选拆迁而来。有方氏宗祠石牌坊、善化亭、曹门厅、司谏第、方文泰宅、乐善堂等著名建筑。依势坐落在山坡之上,错落有致。现建为潜口民宅博物馆。山庄布局精巧,环境幽雅,被誉为明代民宅建筑博物馆,是研究中国建筑史的珍贵实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8月20日,潜口民宅博物馆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潜口民宅博物馆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史和建筑学的珍贵实例,被誉为“我国明代民间艺术的活专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著名古建筑专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曾叹之日:“观皇宫去北京,看民宅到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