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萍乡博物馆原馆建成于1979年,设在孔庙内,场地十分狭小,设施非常简陋。
2007年5月18日,“5·18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萍乡市博物馆新馆开始奠基;10月25日正式破土动工。
2008年7月26日,萍乡博物馆主体工程全部封顶。
2010年10月,萍乡博物馆搬迁新馆。
2013年5月,萍乡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馆藏物品
萍乡市博物馆共有藏品11840件,其中一级文物21件、二级文物74件、三级文物637件,一般文物6200多件(2014年)。
此外,有各类文物标本517件,自然遗存标本363件,包含248枚白垩纪晚期的恐龙蛋化石和1件极具考古价值的自然标本“世界罕见、亚洲第一”的巨型灵芝,这些藏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我萍乡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文化风貌以及本土的自然遗产。但由于原萍乡博物馆的陈列条件限制,只开放了恐龙蛋化石、巨型灵芝、孔庙、部分书画的复制品等方面,而大部分“宝物”没有陈列出来,萍乡博物馆新馆则利用设备优势,将这些保存已久的“宝物”重新展示在市民们的面前。
萍乡市从2002年至2005年间先后发现248枚恐龙蛋。2008年发现的恐龙骨架化石与之前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属于同一地带的同一地质层,这在全国都极为罕见。萍乡是中国华南发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恐龙蛋化石产地。自2001年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以来,大量的恐龙蛋化石被发现,截至2014年,在萍乡市已在13个地点发现了近200枚不同类型的蛋化石,并于2008年首次发现恐龙骨骼化石。
展厅介绍
综述
萍乡博物馆的陈列方案为“昭萍之光———萍乡自然、历史与人文陈列”。《昭萍之光———萍乡自然、历史与人文陈列》方案,旨在充分展示萍乡旖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风韵、灿烂的人文风采、古今的经济风貌、丰盈的民俗风情,真实地反映世代萍乡人独特的生存状态、人文传统和人文性格,全景式、艺术地打造一部物化、形象、生动、浓缩的萍乡志。
《昭萍之光———萍乡自然、历史与人文陈列》方案中,对新馆进行了功能定位,新馆将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新颖的建筑设计、园林化的布局,成为萍乡市城市建设的一个亮点和标志性的文化建筑之一。
《昭萍之光———萍乡自然、历史与人文陈列》方案中,博物馆的陈列将以山水和谐、人文昌隆为主题。
从萍乡自然、历史与人文出发,分为序厅、第一单元山水淑清、第二单元昭萍史迹、第三单元百年风云、第四单元吴楚风情、第五单元萍乡人物、尾声金凤朝阳,总共七个部分。
山水淑清
第一单元 山水淑清:概略性地展示萍乡历史与人文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风貌,向观众介绍历古至今的“山水淑清,生态萍乡”的地理特点,内容包括萍乡山水环境、动植物、古生态等;
昭萍史迹
第二单元 昭萍史迹: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大部分串联起萍乡历史发展的大致线索,勾画出萍乡人创造文明的大致轮廓,向观众介绍本陈列的核心板块,提供一个亲近萍乡、认识萍乡、了解萍乡的窗口,内容为萍乡文明的演变与亮点;
百年风云
第三单元 百年风云:突出展示近现代萍乡所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并载入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的重大历史事件,让观众看到萍乡的亮点。内容包括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安源工人运动、秋收起义并引兵上井冈山等;
吴楚风情
第四单元 吴楚风情:选择性地展示萍乡“地界吴楚”的特色风情,让观众了解历史上萍乡人的生活风貌和人文痕迹。包括具有典型性的萍乡民间文化、民俗;
第五单元 萍乡人物:选择从古至今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知名度、影响力的萍乡人物,简要介绍其主要事迹,让观众了解萍乡人文的亮点。包括萍乡古代乡贤、军政要人、文化名人、社会名流。第一、二单元萍乡山水环境与历史变迁表现萍乡地理的灵秀与历史文明的风貌,以三单元几件重大历史事件表现萍乡人的豪气,以四、五单元地方风情与人物表现萍乡人文昌隆,诠释自古以来萍乡文明的衍生、流播与发展的个性与魅力。
参观须知
门票
萍乡博物馆实行基本陈列免费开放,具体实施免费不免票办法,为确保文物安全和参观质量,每日向社会发放免费参观券3000张,发完即止。观众凭当日票按照工作人员导引有序参观。人流集中时,须排队等候。
参观者可在领票处凭有效证件排队领票(身份证、学生证、军官证、老人证、驾驶证等可以确认身份的证件),高龄老人以及行动不便者可由工作人员优先安排领票进馆,并进入绿色通道,发票时间为开放日上午8:40-11:00,下午13:50-16:00,原则上一人一证一票(1.4米以下儿童免票)。
团体参观
团体参观(15人以上),须提前三天预约,经确认可行,可约定时间参观。超时未取票或未联系,预约取消。上午9:00、10:00、11:00、下午2:00、3:00、4:00、提供免费中文讲解服务;需要单独讲解的观众,可到导览台租用本馆的语音导览器。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的8:40-16:30,每周一(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及农历除夕全天闭馆。
参观区域
萍乡博物馆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和馆区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