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丁氏故宅,是名震四海的“丁百万”家族遗存的住宅,始建于雍正初年,建成于道光年间。鼎盛时,其豪华建筑覆盖大半黄城,达3千余间。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京城府第和胶东民居的神韵,是“黄县房”的典型代表,堪称民居建筑艺术的精华。丁氏家族,系当铺世家。世代重视读书、做官、经商,他们“以学入仕,以仕保商,以商养学”。将官、商、儒三者做到有机结合,因而长盛不衰。先后有27人考中举人、进士。五品官衔以上者达149人。当铺、钱庄遍及全国11个省市,资产折合白银5400万两,相传等于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成为山东首富。绰号“丁百万”。
建国后,丁氏故宅被辟为部队营房和学校。1985年,我国宣布裁军100万,住故宅部队撤走,移交给地方政府。龙口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龙口市博物馆。由于故宅年久失修,破旧不堪,透风漏雨,有的行将坍塌。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龙口市政府先后拨出专款350余万元,按照山东省文保中心制定的维修方案,对故宅进行大面积抢修,东区已恢复原貌。建馆后,先后举办各种展览80余次,有北京故宫皇家生活用品展览、龙口市地方党史展览、文物书画展、民俗展、徐福研究展等。较好的发挥了窗口作用。还率先在我省组织文物下乡,深入边远山区,将固定博物馆变成流动博物馆,受到各界好评。1996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故宅内进行复原陈列,旨在展示胶东的风俗民情,展示胶东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将丁氏故宅办成社会主义教育基地。为优化经济投资环境和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已建成复原陈列展室20余个,荣获山东省陈列展览三等奖。为了发挥馆藏文物的作用,龙口市政府于2000年投资4千余万元,建立了新的博物馆,建筑面积9千余平方米。
场馆现状
目前,龙口市博物馆被授予山东省优秀博物、山东省农村青少年教育基地、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烟台市文明单位、烟台市文物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龙口市博物馆,拥有馆址两处,占地3.5万平方米,融陈列展览、宣传教育、藏品管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等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胶东民俗风情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县市级博物馆中跨入全省前列。1995年被授予山东省优秀博物馆,1997年被授予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明单位、文物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农村青少年教育基地,2007年被烟台市委、市政府授予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龙口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临海平川上繁衍生息。商周时期,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莱国”,曾与齐国相抗衡。西周初年,莱国势力已很强大。莱国国都归城城址周边曾先后出土青铜器达400余件,已故著名考古学家王献唐先生曾著有《黄县箕器》一书。城址南部小刘庄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启尊和启卣,被做为断代标准器,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到了秦汉时期,秦皇汉武均登过龙口境内的莱山,秦始皇五次东巡,三次登莱山祭祀月主,留下了秦汉建筑遗址,出土的大板瓦,堪称瓦当之王。龙口境内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建筑布局
丁氏发迹后,征召邑内外能工巧匠,在黄县城里营造宅第,规模宏大,有2700余间房屋,现存240间,为清代府式组群布局。屋坐西朝东,为典型北方传统的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分若干个大院,每个大院由若干个四合院组成,疏密得当,浑然一体,古朴大方。
所获荣誉
龙口市博物馆被授予山东省优秀博物、山东省农村青少年教育基地、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烟台市文明单位、烟台市文物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旅游线路
1.从烟台火车站、高铁南站、长途汽车站可乘车直达龙口长途汽车东站(黄城)(间隔流水发车20分钟一班),换乘市区公交线路2、3、4、5、6、7、8、9、10、11、12、101、103、105路公交车可到达。
2.从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乘机场大巴可直达龙口长途汽车东站(黄城),换乘市区公交线路2、3、4、5、6、7、8、9、10、11、12、101、103、105路公交车可到达。
3.自驾游可从京福高速、威乌高速、同三高速、龙青高速、省道312、省道264,用GPS导航定位至黄城收费站出口,在南山出口下,左转向北直行约3公里—景区,下高速后约5分钟车程,直达丁氏故宅(龙口市东城区东莱街137号)。
4.省际班车均直达龙口长途汽车东站(黄城),可换市内公交线路2、3、4、5、6、7、8、9、10、11、12、101、103、105路公交车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