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马是中国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制车是一个集大成的手工业部门。中国古车以其优异的性能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骑乘所用马具中极为重要的构件——马镫,也是中国首先发明的。在这方面,中国曾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来到中国古车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南面高大的青石牌坊横额上镌刻的四个魏书大字“万乘一览”。这是对中国古车博物馆最精辟的概括,波澜壮阔的中国古车发展历史在这里展开了绚烂画卷。牌坊的左额是“车萃”,右额为“马魂”,篆书古朴、苍劲,其含意在于揭示古车内容之广,展藏之多,展品之精。“轮运三代鼎五霸胜业,辐集九州聚七雄精英”的楹联,不仅表明了齐制车乘时间之悠久,工艺吸收空间之广大,还含有车乘发展与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密切相关之意。院内13米高的白色巨柱上,顶端斜置一车轮造型,柱上镌刻着张爱萍将军的手书“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这便是古车博物馆的标志(馆徽)。进入门洞,迎面是大型汉白玉壁雕“运载千秋”,它以浮雕艺术形式反映了车乘发展历史,其内容由车战、轮运和未来三部分组成,说明车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同时又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车乘不仅为人类载来了文明的今天,还将把人类载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它充分揭示了古车轮运的发展历史,点明了古车博物馆的主题。
古车陈列馆在楼上、楼下设三个展厅。陈列以时代先后为序,通过大量的文物实物、模型古车复原、照片、图片和文字,展示了车、轿辇的产生发展,技术改进的历程及车马在战争、交通、运输和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陈列的主体,是不同时代、不同性能的复原古车19辆,模型近百件(套),还有各种车马饰件和出土文物、壁画等。在大量的古车陈列中,既有华贵的辂车,舒适的安车、轩车,载重量很大的遥辎车、辇车,驾几十头牲畜的大车——太车,也有一个人推的独轮车——鸡公车。有农业用的,狩猎用的,也有游牧时转移住地用的,供不同的军事目的用的,各种专用车辆应有尽有。驱车的动力有马、牛、驴、骡、鹿、羊、狗、象等,还有人力乃至风力车。说明几千年来,中国的造车、驾车技术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在人类交通史上留下了辉煌的辙迹。
第一展厅:
第一展厅展厅内陈列的第一辆车为商代车,是依据河南省安阳的郭家庄殷墟出土的资料复原的,同时还展出了商车发掘现场的模型。继之是两周双马驾挽的曲衡车;春秋战车则是依据临淄后李春秋殉车马复原的四马挽车,马头上的饰件精美多样,有嵌络、铜串饰,也有铜泡式,均依据出土实物而复原的。为了使观众进一步了解车战情况,专门配有车战图和车战讲解。
第二展厅:
首先看到的是按照临淄田齐王陵战国墓出土的实物资料制作的战国战车,具有车辕短、轨距小、轻便灵活的特点。秦车则是依据秦始皇陵2号铜车马仿制的实用车。汉代车的代表是一辆供高级贵族所乘的安车和诸葛亮制造的木牛车,特别引人入胜。
第三展厅:
陈列的车辆尤为丰富,有妇女乘坐的通幰牛车,有专门供皇帝出行乘坐的豪华唐辂和以象驾辕的明辂(金辂),也有辽代使用的高大驼车,还有近代的马拉轿车、上海新式马车和自行车、英国的轻便马车、大火轮车(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模型)的照片。更引人入胜的是各类早期军事用车,如破坏城墙及上部设施的攻城作业车(又称鹅鹘车),远距离作战的架火战车,撞击城门的撞车,攀登城墙的云梯车、塞门刀车。轒辒车是一种有坚固防护的攻城作业车,《孙子兵法》中曾经提到它,说明最迟在春秋时期已经应用于战争。马镫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不仅减少了骑马的难度,而且使骑马者的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马镫的发明和使用,使骑马技术迅速普及开,同时又促进了重装骑兵的出现,而重装骑兵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这一展厅中的西晋永宁二年(公元320年)墓出土的单马镫釉陶马俑和东晋早期墓出土的双马镫陶马,更使游人大开眼界。
春秋殉车马以原地原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中国古车博物馆特色的重要展示部位。展厅跨度15米,车马坑南北排列两排。一号坑全长32米,宽5米,殉车10辆,马32匹,其中6辆车每车4匹马驾挽,4辆车每车2匹马驾挽。原车木已经腐朽,在黄土中留下了车的痕迹,车上的铜饰件仍在原部位放置完好。经过考古工作者认真细致的工作,剥剔出车的原形,使每辆车裸露出地面,供人参观。从车的大小形式分析,车分为两类,小型车是战车,大型的为运东西的辎重车。马骨架保存十分完好,特别是马头、马颈上的装饰品尤为精美,而且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海贝,呈柿蒂状排列,由纺织物连续,称作贝络;二是小铜珠边成串饰;三是铜泡和铜珠。二号坑南端与一号坑齐,长8米,宽3米,有车3辆,马6匹。葬式与一号坑不同之处在于车马分葬,车在下、马在上,所以游人只能看到马骨。
从淄博张店公交车站乘20或6路公共汽车到临淄汽车站,转乘73路公交车到古车博物馆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