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笏园位于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明嘉靖年间刑部侍郎胡邦佐的故宅,后经丁善宝于光绪十一年(1885)改建为内宅花园。现在的十笏园古建筑群由十笏园、古代民居、关侯庙和孔相祠组成,总占地面积10400平方米,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果从园中的主体建筑—砚香楼的历史算起,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近百年的历史已足够波澜壮阔,遑论五百年历史的沧海桑田。
粉墙黛瓦的十笏园,东与白浪河为邻,西与城隍庙隔路相望,南是东风街,西北角有关侯庙、孔融祠与之相伴。百年风云,她只是笑看;车水马龙,只增添一抹云烟;听那白浪河,仍是涛声依旧;暮鼓晨钟,香火缭绕中她只是静悄悄的无言。静默中,时间在流逝;沧桑间,世界已是地覆天翻。“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走进十笏园,能感受到世事的变迁,文化的脉动。
以“十笏”命名,见于园主人丁善宝自撰的《十笏园记》:“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十笏园以布局新巧、匠心独运誉冠北国小园之首,中国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在他的著作《说园》中赞誉说:“潍坊十笏园、清水一池、轩榭浮波……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他游园后触景成吟:“老去江湖兴未阑,园林住处说般般。亭台虽小情无限,别有缠绵水石间”。
近代“达官、名士、骚人、墨客过潍者,无不以得游斯园为幸”。
整个园林建筑分布在三个平行的轴线上,在中轴线上的园林—十笏园是古建筑群的精华。全园占地3430平方米,共有大小建筑物34处,房屋67间,园内布局严谨、疏密有致,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斋、楼宇、客房等精巧地结合在一起,紧凑而不拥塞,错落而有主从,有南方园林的韵致,又具北方建筑的特色,可谓我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奇葩。入园即是忘忧客,到此无非画中人。清末诗人白永修当年游十笏园曾赞道:“赤栏桥畔水亭西,亭下微风扬钓丝。荷叶染衣花照眼,令人错认铁公祠”。
历史风云变幻,留下一抹沧桑;园林与时俱进,重焕勃勃生机。潍坊十笏园博物馆成立以后,园林日益恢复盛时风貌,彰显时代丰采。胜景美文,相映成趣;一步一景,时换景异,令人心醉神怡。
一芳池春水
园林以水为魂。小池一方,清波荡漾,萍草扶风,游鱼成群,园林亦随之灵动明媚。
二亭舫涛音
池内有亭,曰“四照亭”,上题“涛音”。池东北建有船形石舫“稳如舟”,犹如游艇泊岸,似闻涛声依依。
三诗情砚香
园内正面以“砚香园”做主体,为原主人藏书之所,意在诗书传家,文墨相承。
四小楼春雨
“砚香楼”西侧建有重檐圆窗的“春雨楼”,俏丽典雅,古色古香。
五风雅草庐
池水南侧建“十笏草堂”,做宴客之用。
“砚香楼”与“十笏草堂”南北相对,中间夹一“四照亭”,形成一条中轴线,从南到北将“十笏草堂”、“四照亭”、“砚香楼”贯穿起来。整个建筑,稳健古雅,属于北方传统营造方式的建园特点。
六廊桥遗韵
园林以西回廊曲折,有小桥通四照亭,廊内题刻皆与板桥先生有关,看后回味悠长。
七翠山秀亭
院中挖池叠石于东侧堆成假山,上建可览园景全貌的“蔚秀亭”。
八园中有园
园林西院被称为“园中园”,西厢房分别为“静如山房”、“秋声馆”。静如山房,取其安闲洁净之意,为园主人接待贵宾佳客下榻之处。1925年7月,康有为曾在此题诗一首“峻岭寒松荫薜萝,芳池水面立红荷。我来桑下几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秋声馆取欧阳修《秋声赋》而名,为丁善宝孙丁锡田著书立说之处。
静如山与秋声,一静一动,与园中山水相依,白日观景,夜晚听声,留宿于此,意趣非凡,岂不是难得的享受?
院北面过厅为“深柳读书堂”,过厅北院厅房为“颂芬书屋”,厅内画栋雕梁经百年而色犹艳,后院正厅为“雪庵”,康有为来此园时改题为“小书巢”。
九丁氏故居
东轴线即丁四宅、丁二宅民居建筑群,系明、清时期潍县四大名门望族之一的丁氏一族的两处宅第。丁氏的始祖丁山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来潍县,到十四世丁廷模时,丁氏逐渐发迹为潍县首富。兄弟四人:廷模、廷举、廷选、廷珍,其中老四廷珍的家业最大,时称“丁半城”。丁四宅、丁二宅便分别是廷珍、廷举的宅第,十笏园主丁善宝是丁廷珍之子。
这个民居建筑群具有我国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风格。建筑年代依次为明代、清代早中期和晚期;十笏园博物馆目前的陈列也蔚为大观,与古民居互为映托,相得益彰,诉说着历史的演进和物质文化的传承。
(一)碧云易主,板桥复来
书生老去,民意犹存。原为主人起居之所,现为郑板桥陈列室。
(二)留余一念,袖里乾坤
账房。曾以钱财倡大义,赢得美誉世间存。
(三)芙蓉如面,世家姻亲
喜堂,丁叔言结婚之所,世家姻亲,门当户对,为当时定式。
(四)外事造化,中得心源
徐培基艺术陈列馆。与园林书画交相辉映,风物才情,一脉相成。
十庙祠为邻
(一)关侯庙
声迹日隆人去后,千载忠义世人心。
(二)孔融祠
让梨一念敦孝友,文采风流今尚存
十笏园因地制宜,凿池叠山,曲径通幽又豁然开朗,“虽由人工,宛若天成”。园内诗情画意,南北园林艺术之精萃在这里交汇、融合,畅游于此,仿佛是怡情冶兴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