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是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文字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展览以详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同时反映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学术性双重使命。
中国文字博物馆分两期建设,已于2009年11月16日建成开馆的一期工程占地81亩,建筑面积22700平方米,包括主体馆、字坊、广场等。已开工建设的续建工程占地175亩,建筑面积68300平方米,包括文字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和文字文化演绎体验中心等。
续建工程完成后,中国文字博物馆将成为功能完善、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知识型、信息型博物馆,成为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和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
中国文字博物馆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以详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
同时,以古汉字符号为独特视角,反映东方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学术型双重使命。
建成后的文字博物馆通过文物陈列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展示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现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以及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
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几种古老的表意兼表音的文字,如西亚的锲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印度的哈拉伯文字等,他们是早期文明的重要标志,但由于种种原因,均被历史淹没,唯有中国的文字以其与时俱进的品格与博大宽容的胸怀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本展厅主要介绍汉字的出现及其演变。
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的总称,金文应用的年代有1200多年,在众多的先秦文字中,金文文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秦用小篆统一文字前1000多年间中国文字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本展厅主要介绍金文的出现及发展。
隶书,以其实用性强,易于书写的特点,在汉代取代了小篆的地位,成为主要字体。两汉四百余年间,书法由隶分变为章草、楷书、行书。书体的不断变化使汉字书法艺术不断发展,给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鲜活的灵气与勃勃生机。本展厅主要介绍隶书的发展及演变。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0多个民族不同程度的使用本民族文字,在现行民族文字中,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使用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民族文字,这些文字的文献和文物为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本展厅主要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字及发展。
人类早期通过节省篆刻等方式传达信息,但还没有形成文字的概念,后来在龟甲兽骨上刻写,甲骨文开始出现。在殷商时期,文字大量篆刻在陶器玉器青铜器上,开始逐渐走向成熟。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人类开始自书编纂。到20世纪70年代,汉字进入计算机时代,使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从无到有。本展厅主要介绍文字载体的发现及演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动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普遍的交流方式,互动教学也成为一种主流教学方式。本展厅利用互动和影像的方式让人更直观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本展厅主要展示各类书法及书法介绍。
安阳市内乘坐公交3路、21路、24路、27路、29路、31路、32路、33路、39路、41路、47路、48路到公交东站下可到达
2011年1月,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五项建筑工程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2011年5月,中国文字博物馆基本陈列“中国文字发展史”荣获“第九届全国十大陈展精品特别奖”。
2016年3月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荣获“河南省对外宣传采访基地”荣誉称号并获得2015年全市“对外宣传先进单位”。
2016年6月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获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
2019年9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