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将为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的中外旅游者提供一个文物教育和文化休闲的特色场所,同时,也探索一条文物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使文物保护工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拟搬迁名人故宅、富商豪宅、百姓民居、宗祠戏搂等30栋古民居建筑至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湖风景区复建,一期复建18栋古民居已经开工,对搬迁的古民居建筑将按照原生态的建造理念进行复原设计,实行永久保护。并依据建筑类型、文物特点和文化内涵等,分区建成风貌各异,相应成辉的文物景区。
史书记载,明代共有220余名藩王,湖北是藩王重地。朱元璋始封藩王,武昌即为楚王的府第所在,之后共44位藩王均受封,藩王数量仅次于河南。最近几年大兴土木,湖北发掘出不少藩王的宫寝。湖北省政府斥巨资在木兰湖畔的山坡上建设明代藩王博物馆及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将地上的明清时代的一些古建筑实地测量、制图,拆除,按原样修建在博物馆内。将地下的藩王坟墓发掘出来的文物展示在待建的藩王宫内。
古建筑博物馆占地面积很大,这里既有半部世家(宋太祖旁系后裔)的民居,又有出过许多才子的廖氏官堂,以及国民革命军北伐军的指挥部。阳新、通山,枣阳、崇阳和武昌的首批18座古民居、宗祠会馆等建筑,已呈现在木兰湖畔,供游人免费参观。
该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湖北省发改委会同省旅游局批准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建设选址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湖,项目总投资1.5亿元,该项目已于05年9月正式动工,07年6月对外试营业,07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布局
6大区域
主入口综合接待区
西北角与湖滨路相连处为园区的主入口,其前区为一个以石牌坊为核心的集散广场。
广场的东边的道路一侧是临时停车带。 主入口采取带有八字墙的门屋形式,在主入口的东侧为园区的序厅(游客中心),使得游人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园区的概况;接待休闲中心,在此游客可以放松身心,隔岸观景;园区管理中心,方便园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主入口内侧广场设置照壁一座,从而在入口区域形成了牌坊、门屋、照壁的入口纵向序列。
东南园墅
紧邻入口区的为东南园墅区,选择十余栋鄂东南代表性民居整体布局,形成村落。
以廖氏官堂为中心的聚落组团是进入园区后的第一个迁建民居组团。该组团主要是古民居的展览区,在此游人可以领略湖北各地民居的建筑模型乃至实物构件。
村街紧邻廖氏官堂的聚落组团,为线性布局,由一条青石铺设的街道贯穿始终。主要用于农事工具、鱼米之乡农业发展历史展示,也可以接纳部分游客住宿。
半部世家原址位于湖北省阳新县白沙镇, 清代建筑。据族谱记载,原屋主人赵启辉系北宋太宗皇帝赵匡胤的后裔。、蒙古南侵时,皇室中一部分南迁经过湖北境内时而滞留繁衍至今。百年前,赵氏为建其宅,曾派出数名工匠赴武昌等地收集资料,绘图成册,现存仅为原建筑群的一部分。老屋大门的匾额上刻着“半部世家”,出自“半部《 论语》 治天下”之说。
以陈献甲宗祠为中心的聚落核心组团从前面组团穿过竹林后即可到达,规划对陈献甲宗祠及其周边原生态环境进行重点复原,形成了具有原始风貌的村落。该区主要作为宗族文化的再现区,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向游客重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宗法制度。例如宗族大会、祭祖仪式以及大户人家的日常生活片断等表演活动。
西部山寨
西部山寨主要集中了鄂西地区的迁建古建筑,该区域划分为两个部分:鄂西北区域与鄂西南区域。
第一部分为紧邻茶园的鄂西北建筑群包括甘氏祠堂、山陕会馆、报恩寺以及部分预留用地。该部分可以用作制茶、品茶之工艺展示和现场体验。
第二部分为鄂西南的土苗山村,该部分以摆手堂这种土苗族特有的吊脚楼建筑为中心,临岸线呈线性布局,生活地再现土苗山村的特点,该部分可以安排土苗的民俗活动。
虹桥水街
该区位于基地东部的半岛之上,通过虹桥和风雨廊桥分别与东南园墅区和西部山寨区相连。该区主要是为游人提供互动参与娱乐的场所。主要由戏台观演广场、琴棋书画馆、古玩字画街、茶馆酒肆等部分组成。
戏台广场由屹立于水上的戏台和台阶式观演平台组成。戏台可以安排地方戏曲表演,如楚剧、黄梅戏、利川小曲等等,广场上还可以举办周末狂欢、武当武术表演等大型活动,晚间还可以观赏水幕电影。
琴棋书画馆区在虹桥的北面。琴棋书画是中国古时文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游人至此能够切身感受阳春白雪般的儒雅氛围。张之洞创办的方言学堂是武汉大学的前身,北伐军十五军军军部,原址武昌,现也迁来木兰湖畔。
古玩字画街位于半岛邻街的一侧,紧邻东入口。古玩街以明清时期的街道为原型,以古董文物展示交易为内容。在街道两侧布置带有浓郁传统地方特色的古玩和字画商铺。在园区内建立一个规范的古董文物的交易市场,并以此为特色吸引八方来客。
茶馆酒肆位于基地的东侧,木兰湖岸边。在此游人可以饮醇酒、品茗茶、观湖景,体味在园区游玩的余韵。
博物馆的东门安排在园区的东北角,与园区外部道路和码头相连。
古筑遗构
露天构件广场位于基地东南部半岛的鳄鱼背上。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很多古民居已经不复存在了,仅仅留下了部分的构件,例如柱础、雕、门框等等。园区将这些残缺的建筑遗迹搬迁至此,形成一个特色景区,展示构件之美的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护古建筑遗产。
传统民居研究中心
针对湖北省在传统民居研究和保护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就,并面临更大规模的展开研究工作的状况,在园区建立传统民居的研究中心,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广泛合作,在海内外聘请知名专家,定期召开研讨会,走访调查,汇聚资料、成果等多种方式,开展研究工作、加大保护力度。在国际国内民居研究中发挥影响力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