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纪念馆,于2004年4月25正式开馆,在任弼时故居北面的月形山上,与故居一垅相隔,中有连廊相通,形成环形游路,由展览区、纪念区、服务区、休闲区四大部分组成。铜像广场、牌楼、门楼环绕而建,既保留了故居的原有风貌,又新建了现代气息浓厚的主馆场地。纪念馆分六个专题展示了任弼时同志在建团、建党、建军、建国四个方面的丰功伟绩。纪念馆西北方是一片开阔的田野,远有群山相映,近有白沙河环绕。馆内古柏参天,绿树成荫;鲜花草地。四季如春;鱼池亭榭,风景秀丽;设有宾馆、商店、停车场、会议厅、贵宾室等服务设施,从讲解、影视、安全保卫到饮食、居住、开会学习,是一座集学习、教育,旅游于一体、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纪念馆。
占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雄伟开阔,是纪念活动的主要场所。广场前方为题有毛泽东同志的“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的高大幕墙,中央为7.1米高的任弼时同志铜像。
任弼时故居又称“任家新屋里”,建于清末,由任氏祖居自沙河西冷水井迁至此。具体建筑时间无法考证,是清末时期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民居。故居门首是邓小平为故居的题名;故居面积为360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进外加一罩亭,有大小37间房,上进左侧7间房为弼时同志及父母一家居住。
淡季:9:00~17:00
旺季:8:30~17:30
在长沙东站、岳阳汽车站、汨罗汽车站都有长途车直达景区。
任弼时生平业绩陈列
分为六个专题,展出了560余件(幅)珍贵文物和图片。陈列准确把握了主人公的个性特点,塑造了不同时期的空间形象,充分展示了任弼时同志在建团、建党、建军和建国四个方面的丰功伟绩。
任弼时故居复原陈列
任弼时从1904年出生至1920年离家求学,在故居度过了16年。故居始建于清末,属典型的江南院落民居。故居复原陈列对任弼时父母、任弼时和夫人陈琮英的卧室,家族的蒙学馆、农具屋、杂屋等按原景复原布展。
1938年,任弼时同志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去莫斯科工作期间使用的留声机。
长方形,床宽70厘米、长195厘米、高43厘米。为木质框架上绷白色帆布的折叠行军床,木架上有“刘达”二字。
共30本,民国八年冬月撰写。长方形,线装,直行,木刻印刷,黑色字体,记录了任氏的家世渊源。
1929年任弼时第二次被捕入狱,遭受国民党电椅的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