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成立于1956年11月,负责管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陆皓东故居、杨殷故居等20多处文物点,建立了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主题的展示体系,主要有孙中山纪念展示区、翠亨民居展示区、农业展示区和陆皓东、杨殷纪念展示区。纪念馆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先后组建了“中山市民俗博物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逸仙图书馆”和“孙中山研究信息中心”。纪念馆坚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的理念,在文物及其环境保护方面坚持“守旧”,保护翠亨村历史风貌,抢救、保护历史文化;在管理理念和手段上则坚持“创新”,以现代系统理论实施管理和开展业务,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持续进步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全国文化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包括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史迹陈列、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陈列和其他与主题相关的临时展览以及该区域的文物遗迹和纪念雕塑。
利用翠亨村一部分旧民居展示童年孙中山的生活环境,包括复原的孙中山祖家、翠亨村民俗展览以及翠亨村当年各层次的民居、民俗展示。
在孙中山曾经劳作过的耕地开辟的包括水稻种植区、作物种植区、禽畜饲养区、传统生态农业的桑基鱼塘区、现代农业试验区、农具展览等,展示孙中山家乡的农耕文化。
包括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的重要追随者,翠亨村中的杨殷故居、杨殷纪念展览、陆皓东故居、陆皓东纪念展览等。
利用翠亨村一部分旧民居展示本地列入国家和广东省非遗保护目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包括翠亨村内的孙中山活动遗址;具有一定价值的历史建筑;杨鹤龄纪念展览;杨心如、杨日章、杨日韶、陈兴汉等人的故居;杨兼善祠遗址等,馆内的其他雕塑艺术品;公园内现有400多个植物品种的绿化园林;其他临时展览等。
孙中山故居博物馆馆藏孙中山文物19件,孙中山家族文物20件,孙中山革命追随者文物20件,民俗文物9件,字画文献14件,孙中山邮票邮品14套。
每天9:00—17:30(17:00停止入场)
每年5月至9月周六日、全年法定节假日和黄金周,当天开放时间为9:00—18:00(17:30停止入场)。若5至9月的周六日当天为工作日,则开放时间为9:00—17:30(17:00停止入场)。
票价免费,但游客须在领票处排队领票,领票时间为每天09:00-16:30。幼儿园和中小学生集体参观接待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并须提前一天预约。
游客可乘坐中山公交12路、中山公交K16路、中山公交K26路、中山公交087路、中山公交089路到达孙中山故居站(杨殷故居)站下车;或在拱北海关停车场乘坐直达南朗汽车站的旅游大巴可抵达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也可以在广珠城际铁路抵达城轨南朗站后改乘中山公交12路、中山公交087路公共汽车抵达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祖屋旧址。
1883年,孙中山从檀香山带回酸子树树种并栽种于此。
1892年,孙中山长兄孙眉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孙中山故居,落成后,祖屋旧址改作厨房,并挖了一口水井。
1913年,孙眉扩建后院,增辟厨房后,把祖屋旧址拆除。
1956年,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成立。
1996年,孙中山纪念馆进行重建。
1999年11月12日,孙中山纪念馆落成并向观众开放。
纪念馆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历史环境”为主题开展学术研究,主要包括孙中山出生、成长的社会背景(包括岭南文化、珠江三角洲民俗、华侨历史)的研究;孙中山生平经历的研究;孙中山的家庭、亲属与后裔的研究;孙中山与其同时代的(特别是香山籍)人物的研究;孙中山及其相关文物的研究;孙中山思想的研究以及相关的博物馆业务和观众服务项目研究等。
近年来,纪念馆围绕业务研究主题,先后出版了一批学术科研成果,简述如下:
1、编辑出版“孙中山著作丛书”(黄彦、萧润君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丛书计划出版20种,目前已出版《三民主义》、《建国方略》、《革命方略》、《自传及叙述革命经历》、《辛亥革命前重要论文》、《论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论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论民治与地方自治》、《论改组国民党与召开一大》、《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译著)、《论军事及对军人演讲》、《论农民与工人》、等12种。
2、编辑出版“孙中山与翠亨历史文化丛书”(萧润君总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丛书目前已出版《孙眉年谱》、《李仙根日记•诗集》、《翠亨村》、《我所认识的孙逸仙》、《官办自治:1929—1934年中山模范县的训政》、《宋庆龄研究丛稿》、《翠亨求学新论集》、《龙田学思琐言——孙中山研究丛稿新编》、《姚观顺传——孙中山先生卫士队长的传奇人生》、《孙中山研究综目(1990——2015)》、《与时俱进的爱国者和革命家孙中山》、《孙中山祖籍与家世问题研究》等图书。
孙中山故居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坐东向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
主楼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设计和主持修建而成的一幢砖木结构三开间两层楼房。与村中其他民居相比,具有中西合璧、坐东朝西、门多窗多回环联通的特色。孙中山在澳门和广州行医期间,经常回乡居住、读书和行医,在此撰写《上李鸿章书》,并与陆皓东共商救国方略。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前后达16年之久。1912年5月,卸任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回乡省亲,在此小住3天。现在主楼陈设复原孙中山先生1892—1895年经常在此居住时的景貌。
主楼前面庭院右侧是孙中山祖居遗址,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出生于此。1913年后孙家把祖屋拆除,并在此挖了一口水井。前院的左侧有一棵酸子树,据说是孙中山先生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树种亲手栽种在此。
后院建有厨房、厕所及杂物间,是孙眉于1913年左右回乡建造。
1986年10月18日,国务院公布孙中山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纪念馆位于孙中山故居西北侧,前身为孙中山故居陈列馆,于1996年进行重建,1999年11月12日落成并向观众开放。该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由陈列展览厅、综合报告厅、贵宾接待厅、库房、业务办公区等构成。该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其对孙中山故居环境的影响,并且力求与翠亨村的整体环境相协调,是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内涵的完美结合,为观众营造了一个高雅的具有高度现代化水平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参观空间,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孙中山纪念馆。展馆一楼展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布置了孙中山生平史迹陈列。该陈列学术性和普及性相结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孙中山的生平史迹、思想理论和他所领导的革命运动,歌颂了他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也适当反映了孙中山革命事业主要追随者的情况。展馆二楼展厅面积约500平方米,布置了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陈列,反映了孙中山亲属与后裔的情况及他们对其革命事业的巨大支持、贡献和牺牲。二楼还设有临时展厅,面积约有400平方米,可根据不同要求布置各种展览。
翠亨村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东南南朗镇,原名蔡坑村,后因附近山林青翠,故改名翠亨村。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孙中山1866年诞生于此)。
西为群山起伏的五桂山脉,东临珠江。名胜有孙中山故居、陈列馆、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和中山纪念中学。2021年7月1日,翠亨古村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
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占地约20亩、总投资3500万元的主题公园,集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休闲游等特色元素于一体,建设风格体现了“中西合璧”。公园除了精心布置的各种花草树木外,还有灰瓦青砖的中式长廊,圆拱形的西式亭子,也有相关的浮雕与石雕像,公园走道上全部铺满碎小的石头,人工开挖的小渠流环绕整个公园中心草地。整个公园建设,参照了英国以及日本一些“皇家”和“皇室”的庭院特色布设,突出纪念与休闲相结合概念。
1986年,孙中山纪念馆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3日,孙中山故居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6年,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A级景区。
2016年12月,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2017年12月,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入选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1年10月,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秋波古琴保护修复项目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2021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