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一座文化的记录丰碑。它赋予自己的使命是传承、传播、传扬。这里的每一个物件,都有一个关于时光和历史故事。
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贵阳曾宪阳藏品博物馆),位于贵阳市白云公园绿漪湖畔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园区,占地面积2400余平方米。该馆成立于2007年4月,依托我国出名收藏家、“苗族服饰收藏第一人”曾宪阳历经30多年对苗族服饰的收藏、整理及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苗族各种刺绣服饰、银饰精品及明代到清末时期的铜鼓等,是国内较大、较成体系的苗装苗绣博物馆,亦是贵州一个集中展示以“贵州本土文化精粹”为核心的主题博物馆。由于收藏的时间早,博物馆里很多藏品都是孤品和绝品,故而在学术价值上属于国内较高,其中又以苗绣、苗装藏品较好、较精。
除了藏品的精深,博物馆的特别之处在于展陈和解读方式,长时间深入的田野考察基础与主流文化的对比研究,深层次解读了苗家文化的深刻内涵,以服饰上的纹样故事梳理出神秘古老的苗疆文化。
博物馆从2007年成立至今,接待了大量的观众与游客,“感动与震撼”是他们留下的较多的评语。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云南大学首次举办的苗学国际会议上,《中国苗族精品服饰展》所有展品及图片由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提供。
2000年,在北京农展馆举办过曾宪阳个人收藏展。
2004年,成立苗轶藏驿文化交流公司,以作策展、活动、图书设计、少量商品定制为主营业务,维持生存与博物馆生计。
2006年,策划并举办的大型社会生态活动“玩在那个年代”在全国引起反响,引起了关于“玩”的怀旧与反思。
2007年,创办曾宪阳藏品博物馆(即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目前正在更名为“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以展示和解读传统苗族服饰为主体,获得了中外之好评。
2008年,创办“贵州民族民间手工传习基地——百工坊”,凭借自身丰厚的文化资源,借助现代科技展示手段,采用巧妙的展示方式,呈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贵州贵阳青岩古镇开设民间技艺与手工制品的展示,让“非遗”保护工程自然融入每一个观者心中。
2008年,曾丽被评为首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人物贡献奖”,并获“冯骥才文化基金会特别奖”。
2008年,公司更名为“贵阳苗轶传驿文化交流公司”,“藏”改为“传”,意在文化传承上的提升与影响。现公司名称为“贵阳中视和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08年,被指定进入“第16届世界人类学大会”,于2009年7月在云南昆明云南大学展出。
2009年,注册“苗疆故事”品牌商标。
2009年,出版专著《苗绣》,并获当年全国图书设计特别奖(民族类)。
2010年,本馆藏品被选入参加上海世博会,向全世界展示贵州苗族的文化精华。
2009、2010年,重走父亲曾宪阳当年的采访路线,探访80个苗寨,拍摄大量的苗装图片,与30年前父亲拍摄的图片作为对比,2011年出版新专著《苗装》,好评如潮。
2010年,博物馆与花旗银行合作“2010花旗银行扶持百村千家”大型公益活动。
2011年,成立博物馆旗下经营机构“绣娘工坊”,正在与多家服饰品牌对接合作事宜。准备签约贵州苗绣大师数百名(签约范围:传承人、能工巧匠),并按博物馆标准对绣娘技艺进行定级管理,目前已有百余名绣娘加入。
2011年,新丝路模特大赛,今年冬季的一台走秀活动上,博物馆绣娘全部走上T台。
《hinadialy》、《嘉人》、《时装》、《中国民族》中英文版、央视、东南卫视、贵州所有媒体都对我们进行过专题报道。
目前已受美国WEATCHEST大学邀请,明年冬季赴该大学做为期一个月的苗绣专题展出并讲演。
2013年《贵州都市报》旅游周刊计划将曾丽的苗疆行走路线作为线索,推出绣娘的故事系列报道。
1、乘坐60/71/231/236路公交车至白云公园站下,前行左转500米即是。
2、乘坐70路公交车或105路中巴车至白云铁桥站下,前行右转500米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