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末正式建立博物馆之前,由张掖市文化馆下设专门机构承担全市的文博工作。1985年,曾一度在张掖钟鼓楼成立过博物馆,但未正式设立机构,实则与文化馆为一套人马。1986年8月,中共张掖市委和张掖市人民政府决定分设文化、图书、博物三馆。
博物馆设有《张掖文物陈列》、《历史古书画陈列》、《明代藏经陈列三个基本陈列》。展厅面积共894平方米,展出各类文物7000多件。通过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尽量突出了地方特点,反映了张掖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办好基本陈列的同时,还结合重大纪念节日和传统节日,与有关部门配合,举办《建国周年成就展览》、《图书展览》《张掖文物图片展览》、《火花、酒标展览》、《集邮展览》、以及书法、美术、摄影等专题展览等。
张掖雄踞河西走廊中部,扼古丝绸之路咽喉,历来为军事、交通要冲和河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金张掖”之美誉。张掖作为河陇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异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甘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张掖大佛寺,不愧为张掖历史文化遗产中较典型的代表!毫不夸张地说:张掖大佛寺不仅是甘肃人的自豪,也是值得全国、全世界珍视的。
正如明宣宗皇帝朱瞻基所言:“甘州,古甘泉之地,居中国西鄙,佛法所从入中国者也。”早在秦汉之交,游牧于张掖的匈奴族就奉佛像以祭天,骠骑将军霍去病将“祭天金人”作为战利品运至西安后,汉武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东汉以后,外来的佛教文化势如春潮般涌入中国大地,并以绝对优势迅速占据了走廊南北各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由此,张掖暨河西走廊这条经济与文化大通道至魏晋时已发展成为佛教胜地。历来作为张掖中心寺院的大佛寺,定然地成河西走廊传播佛教的中枢之一。涅槃宗师昙无谶初演菩萨道、北凉王沮渠蒙逊笃信佛教、涅槃思想风靡中土、西夏崇宗敕建卧佛寺、忽必烈建别吉太后庙祀、宋少帝来做“皇家佛”、元顺帝再定祭礼等等史实,以及隋炀帝杨广西巡张掖设行宫于大佛寺,并接见高昌王,西夏梁太后在此举行法会等诸多民间传说,均出自这座千年古刹。由此可见,张掖大佛寺在古代西北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以及促进祖国统一方面曾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至今张掖大佛寺中的古建筑、壁画、佛教文献及其它历史文物所特有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正是这种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