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博物馆于1993年8月3日首届伊犁“天马节”正式开馆,举办有伊犁历史文物陈列,展出的文物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陈列的出土文物有200 多件,辅之以照片、图表、模型、创作画等, 上起春秋战国时期,下至明清,反映了伊犁2000多年的文明史。陈列有2000多年前农业生产的工具,有马鞍形石磨、石杵等石器,有铜凿、铜斧、铜锤、铜镰刀等铜器,还有铜矛、铜剑、铜镞、锁子甲等战争武器和装备。岩画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狩猎、放牧等生产场景。馆藏青铜器几十件,精选展出了青铜武士像、对兽铜圈、三足铜釜、四足铜方盘及铜灯、铜鍑等,展现了伊犁青铜时代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陶器有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索墩布拉克出土的彩陶、昭苏乌孙墓葬出土的素面陶器,有的使用了慢轮加工,表面光滑,还有伊宁县吐鲁番于孜古城出土的唐代陶器等。展出的一个草原石人为妇女形象,面目清晰,双手捧杯于胸前。阿力麻里古城出土的景教墓碑石,上刻有十字架纹,周围刻有古叙利亚文字,反映了元朝时期基督教聂斯托里派(景教)在伊犁活动以及中外交往的情况。《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残块),反映了1755年清朝准噶尔蒙古达瓦齐叛乱的情况,原立于宁远城(今伊宁市)东门外,后被毁,是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还展有察合台汗国银币,呈圆形,无穿孔,用打压法制成,正背面有拉斐体的阿拉伯文。出土的波斯铜钵、对狮铜饰和宋元朝时期内地所产的龙泉瓷盘、青花瓷碗等,反映了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情况。
建筑布局
《草原·天马·游牧人——早期草原文化》 以石器时代、辉煌的青铜文明、原始的锄耕农业等为主线,展示有旧石器、细石器、青铜器、骨器、陶器等珍贵文物216件。
《哈萨克民族民俗展——游牧时代的草原文化》 分马背民族的兴起、繁盛的游牧时代、察合台汗国时期、明清时代几部分,另有伊犁吉林台、恰甫奇海出土的文物精品展览。民族民俗厅以哈萨克族民族、民俗展览为主,全面、直观地展示哈萨克族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馆藏文物
阿尕尔生型青铜器:1976年在巩留县阿尕尔生发现了12件青铜器。这是典型的青铜时代生产工具,被称为阿尕尔生型青铜器。
昭苏波马古墓金银器:1997年10月在昭苏县波马古墓出土。有金面具、虎柄金杯、铠甲残片等。
阿力麻里瓷器:阿力麻里是察合台汗国时期的王都。1975年以来城址内出土了30多件元代瓷器,其中不乏官窑景德镇和龙泉窑烧造的精品。
重要活动
民间阿肯弹唱:不定期组织哈萨克族民间老艺人在民俗厅进行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开展弹唱会,观众可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