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山南麓,尖峰山之西,曾经有一座千年古刹——智者寺。该寺为南朝梁武帝敕建(公元526年),距今约有1500年。其香火鼎盛时,曾有寺僧千余,占地五十余亩,殿宇五进,规横宏大,为江南名刹。又名智者广福禅寺、智者圣寿禅寺,俗称北山禅院或北山禅寺。二十一世纪初,在原址重建寺庙,规模更为宏大,智者寺复建之后将成为浙中西部的佛教佛事活动中心。
智者寺始建于南朝,兴盛于唐,重修于宋,延续至元明清,综合考虑智者寺和历史传承关系以及戒忍法师的意见,重建的智者寺总体风格定位唐宋风格,恢复至唐宋鼎盛时期禅宗佛寺形象。
新智者寺规划占地300亩,其中寺院220亩,总规划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更胜往昔。
智者寺总体按照功能划分为入口区、寺院核心区、东苑、西苑等四大区域。
入口区主要有九龙壁、入口广场、洗心莲池、南门、八功德水广场、三归桥等。为营造“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以高大乔木如水杉、银杏等,在九龙壁前形成大禅林,相对于南门后开阔的八功德水广场,达到“先抑后扬”、“先隐后转”的空间感受效果。八功德水为放生池,是开放式山水园林的重点表现,开阔的大面积水广场则与大禅林、寺庙建筑群等共同形成开放有序的空间组合。
中心区建筑组群主要分为三进。一进包括天王殿、钟鼓楼、迦蓝殿、祖师殿;二进为大雄宝殿、文殊阁、普贤殿、大慧堂、博物馆;三进有藏经阁、观音殿、地藏殿。此外,还有方丈院、雷音亭、佛茶苑、库房、监院楼、云水堂、僧堂等建筑。
东苑规划为养生别院、月映禅语、戒语别业、慈源禅境。该区位于慈源溪水脉龙尾,月印禅池,山林围合,开合有序。养生别院和慈源禅境,以禅修文化的传播、传承和拓展为主,将禅的意境、禅的智慧、禅的故事融汇到建筑与自然环境中。无论游客还是居住者,都能感受到环境所蕴含的禅意,处处是佛。
西苑规划有百草园、灵源胜景、慈心别院、塔林、崇宁宝塔。该区以灵源(慈心)胜景为中心,崇宁宝塔为制高点,体现西方极地世界境地,体现了归真、往生的精神追求。
南朝天监十一年(512年),梁武帝召楼约法师至京为其受菩萨戒。梁武帝‘亲执弟子礼’,并赐号‘智者国师’,‘自皇储以下莫不受业’。楼约辞还金华后,‘一日适谷口,见白气浮空’,曰‘兹地三宝当兴’,于是奏请建寺。普通七年(526年)梁武帝敕建智者寺。
至唐代,智者寺已名闻遐迩。智者寺于唐代建有祝圣放生池。后又建有草堂、双清堂及雷音亭、倚松亭。并有“慈源”、“灵源小憩”、“灵源胜地”、“上方境界”等匾额及景观。
宋太宗于淳化年间(990~994)及至道年间(995~997)曾于智者寺两降御书共120卷。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仲玘方丈主持重建智者寺,于寺前“凿大池潴水”并“增门之址”。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为其撰《重修智者广福禅寺记》。此记的手迹及陆游的《与僧仲王己八札》手迹均刻石勒碑。
明万历十年(1582年),金华知县汪可受又主持重修智者寺。
民国时,智者寺部分殿宇毁于火灾,但总体保存尚好。抗日战争战争爆发后,罗店镇成为当时省政府的驻地,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在罗店建造了“黄公馆”。在此期间,智者寺也驻扎有国民党的军队。
在罗店镇罗店村的老年室,记者分别采访了今年(2015年)90岁的廖增明和今年83岁的罗思烨。两位老人说,在他们小时候,就听老人说,智者寺以前有120间房和120名和尚。只看到智者寺剩下了两个和尚,分别居住在智者寺的东廊和西廊,此外寺中还有几个打杂的道士。上世纪(20世纪)30年代,智者寺还有大雄宝殿,钟鼓楼和东西厢房等房子六七十间。
解放后土改,智者寺因为寺产众多,主持和尚了德因此被评为地主成份,从智者寺搬出。
后来,在智者寺办过麻袋厂、养兔场,1958年又于智者寺故址建金华水泥厂(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到1985年,水泥厂大规模扩建,智者寺建筑被完全拆除,寺内文物也陆续遭到破坏和散失。
2007年,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尖峰水泥厂关停。当年,为了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进一步提高双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内涵,智者寺复建工程被提上议事日程。
2008年6月,浙江省民宗委正式批准复建智者寺。项目还得到了世界佛教论坛和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鼎力支持。2007年6月、10月,2008年6月,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普陀山戒忍大和尚先后三次到智者寺原址,为智者寺选扯、定点,并积极参与规划、论证等工作。
2010年5月26日,智者寺复建工程正式奠基。
2015年1月7日,智者寺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
1500年来,智者寺兴衰起落,特别是在其原址建水泥厂时受到极大破坏,导致历史遗存极为有限,所幸尚有少数留存。
陆游碑
即《重修智者寺广福禅寺碑》,该碑为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游手笔。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方丈仲玘主持重修智者寺。著名诗人陆游为其撰《重修智者寺广福禅寺记》,并以手迹勒碑,碑背面还刻有重修期间陆游给方丈仲玘写的八封书札。
公元1636年十月初九,徐霞客从兰溪水路经金华城抵达罗店。在从霞客古道启程登金华山之前,他在古道旁的智者寺里见到了智者寺碑(即《重修智者寺广福禅寺碑》)。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载,“碑楷牍行,俱有风致”,颇为欣赏。徐霞客本想找拓工代为摹拓,但终是“恨无拓工,不能得一通为快”。
根据碑文记述,该碑为寺僧仲玘委托陆游撰并书。仲玘作出委托的同时,陆游好友姜邦杰“复以手书助之请”。然而,未等陆游动笔,姜邦杰就已去世。陆游对此颇为感念,为遂故友之情,提笔写下该碑文。 专家介绍,该碑十分珍贵。首先它记录了智者寺的历史和重建过程,是一份关于智者寺难得的文献资料;二是陆游传世书法作品不多,特别是石刻作品更少,而此件碑刻,陆游书写时79岁,是他晚年存世的石刻作品。同时,该碑除正面楷书外,碑阴尚刻有陆游与寺僧仲玘手札八件,字体为行草书,书法飘逸潇洒,秀润挺拔。徐霞客观碑后点评为“碑楷牍行,俱有风致”。以行草书刻碑,虽然唐太宗开风气于先,但在唐宋之际,行草书碑仍不常见。因此,该碑可以称得上是唐宋行草入碑的一个典范。
令人欣慰的是,这一“陆游撰并书”之碑历经800余年仍得以完好保存,现藏于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为国家一级文物。待复建工程完成后,智者寺碑有望“完璧归赵”,成为不可多得的镇寺之宝和旅游胜景。
古井
昨2016年4月24日中午,记者接到金华市文物部门传来的一条消息:金华山智者寺发现古井遗存,可能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下午,记者即跟随市文保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了解情况。
这口古井位于智者寺里面,具体是大雄宝殿后面、藏经楼门前的西南角。古井呈六边形,一眼看去,从上到下都是直挺挺的,有水沿着石壁下渗,井底有积水。整个井是用长度相等的青石板叠砌而成,是个等边六角形,每块青石板约长一米,厚薄不一,有的厚二三十厘米,有的仅10厘米左右。
古井四面砌了一米多高的保护墙,井明显地势低一点,保护墙外都是泥土,还有一大堆碎石块、水泥块、烂钢筋等,都是刚从井里清理出来的。因为这几天正在清理,恰逢下雨,井上撑着一大块塑料布防雨。井口都是泥泞,上面盖了几块木板、钢管,防止清理井内土石时杂物下坠。一个很长的木梯架在井壁上,是施工人员下井清理用的。
市文保所工作人员现场进行了测量,六角井井壁对角内径2.2米,井深6.8米。这个深度只是暂时的,因为井内清理工作还未完成。施工人员说,井深应该不会超过10米,因为虽然井内石块目前还未清理干净,但已经慢慢出现泥土,这应该是见底的迹象。
负责古井清理工作的西旺村村民詹明星告诉记者,他们一个多月前就接到了清理任务,不过直到最近才开工,目前已经发掘了五天。井内清理出的都是石块、水泥块,有的很大块,直径达七八十厘米,这就要用电钻或榔头弄碎了,才能慢慢拿上来,一小筐一小筐,很费时费力。而且,井里渗水很多,他们都是一边抽水一边作业,最近下雨,一天不抽水,可能就会满到井口,整个淹掉。从井里还挖出了六根长短不一的旧钢管,已经锈迹斑斑甚至蚀烂,埋在井里应该至少三四十年了。这些建筑垃圾、旧钢管,应该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造水泥厂时埋的。詹明星说:“周边村民多年前就知道这里有口古井,也知道大概位置,不过一直没有明确发现过。这次寺院复建过程中,有意找寻,在藏经楼门前找到了。智者寺已经1500年了,估计这是一口千年古井吧。”
市文保所负责人蒋金治表示,目前该井还不能确定井的年份。现在他们还在继续观察,要等工人们将古井清理完毕,综合井底细泥、砖块、器物等分析考证后才能下结论。他透露,5年前就接到村民反映,说智者寺内有古井,当时赶过来看过一次,但没有找到古井。因当时井上面都是泥土,是完全被覆盖的,和其他地方没有两样。这次找到古井后,跟上次村民猜测的地方相差3米左右,相比更靠北一点。
诗文
智者寺香火鼎盛时,曾有寺僧千余,为江南名刹。历代文人雅士游寺时,留下较多诗篇和游记。其中著名的作者有:唐代刘长卿、戴叔伦、贯休;宋代王柏、金履祥、喻良能、谢翱、吕浦、苏简、方凤;元代黄溍、吴师道、许谦、胡助、柳贯;明代童冀、张孟兼、叶干、徐霞客;清代丁健、诸锦及现代的郁达夫。
玉圣山
2016年6月17日下午,金华山智者寺玉圣山图纸评审会在智者寺内举行。
智者寺将通过三至五年的时间完成玉圣山项目,届时它将成为该寺的镇寺之宝。
玉圣山即为用玉石雕造的观世音菩萨法界群像。它位于智者寺较高点藏经阁一楼。山体总长尺寸为23.69米,厚4.25米,总高6.6米,其中山体高6米,集成世言三十三观音于其中。整个项目所用新疆和田玉将达400多吨。
玉圣山雕塑背景为高山林泉,正中间为千手观音,另外三十三观音穿梭在山林与天界之中,姿态、场景与所持法器等皆不同。除了运用立体雕刻、金银描绘、景泰蓝等传统工艺,项目还将引入声光雾电等现代技术,营造更为丰富的美感。
玉圣山项目由国家一级美术师袁嘉骐、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宋建国、中国景泰蓝艺术大师李荣魁三位国内顶级工艺美术大师担任设计并全程督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