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隐寺座落于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西黄山腹地,交通便利,距合肥市和巢湖市均不足一个时辰路程。据《巢县志》记载,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旧址于西黄山东隅,原名白衣庵。寺依山而建,三面环山,林密清幽,面临巢湖,背依西黄山,登后山极目可见湖平如镜。夫巢湖春秋古邑,人杰地灵,而人文兴盛代不乏人。名将张治中等即出生于斯。
相隐寺寺名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大徳晚年题写,字体浑厚庄重,与寺相得益彰。入寺门,即见弥勒佛笑脸相迎,两侧立四大天王,威严生动。天王殿进而为卧佛殿,卧佛为重数吨的整块缅甸玉石雕刻,体长三米,神态安祥自在。
出卧佛殿拾阶而上即大雄宝殿,殿前平台用汉白玉砌就,更显清净,抬眼所见“大雄宝殿”四个雄混大字亦系赵朴初大德书写。入殿见释迦牟尼佛法相庄严,金光闪闪,信众莫不礼拜。两侧各塑八位尊者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大雄宝殿后为法堂,法堂二楼为藏经楼,大殿东侧为地藏殿,西侧为观音殿。
相隐寺,位於安徽省巢湖县之滨的西黄山腹地,曾经是一座高僧辈出的古刹,原名「白衣庵」,始建於唐朝贞观年间。
明朝末年,遣臣吴相(祖籍合肥人)目睹世事沧桑,以及明朝没落衰亡景象,回到故乡愤世出家,隐居於白衣庵。後清延请其出山,帮助治理朝政,未得应允,并说∶「吾出家之志坚,指南即不向北矣!」由此则将白衣庵更名为「指南庵」。吴相即更法名万如。因其住於该寺,一九九一年妙安法师重修时遂改寺名为「相隐寺」。万如法师於此设书院执教,学生有四十八人,此後大师创丛林,兴道场,香火日盛。清咸丰三年,相隐寺毁於战火。光绪十五年,由齐齐、浩参而於金陵宝华山隆昌律寺任住持的浩净老和尚及行宽和尚共同修复。一九四九年後,相隐寺被彻底拆除。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落实宗教政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合肥市佛教协会会长妙安法师身为安徽佛教界领导人,为安徽各地佛教的重兴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近八十高龄老和尚,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终日操劳教务。然而,作为妙安法师幼年出家的祖庭(即相隐寺),他却一直忙得无法去重兴。每当妙安法师回家乡与巢湖佛教界同仁及广大信众在一起的时候,恢复相隐寺,让巢湖、合肥等地信众能有一处清净修行之所的宏愿便涌上心头,他把这个心愿说於信众後,得到广大信众的热烈赞同和支援。为了筹集建寺资金,老和尚不顾年高体弱,多次奔波於港澳台及沿海等地募化。法师发愿将严禁围绕著相隐寺把整个西黄山建设成为一座容佛教教育、佛教文化、慈善事业为一体的弘法基地。
今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幸逢盛世,重建久庵正得其时。时任安徽省佛协副会长,合肥明教寺方丈的妙安大师首倡重兴古庵,赖宗教政策扶持,信众一心,九一年蒙政府批准于现址重建。完工日,妙老追昔扶今,感慨万千,遂依大乘义理,一语双关,命之为相隐寺(既有宰相隐居义,又具大乘无相之义)。
相隐寺现任监院法静法师,1944年生,安徽颖上人,1987年师从妙安大和尚剃度出家,1989年9月在九华山祗园寺受具足戒,1993年起任相隐寺监院。1996年接妙安大和尚法,是为临济宗第四十六代。
一九九九年,阴历十月十八日举行大殿开光曁妙安大和尚升座大典。省市领导亲临恭贺,诸山大德会集,海内外信众济济一处,可谓极一时之盛,信此寺旧日鼎盛无有过今者。
开光数载,妙安大和尚言传身教,专弘净土,劝人唯念“阿弥陀佛”,四方净土同修倾心。平日监院界全法师领众熏修,严持戒律,常行精进,知之者皆谓相隐寺为净宗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