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学前十名    NO.2
					
					
						
化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心理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3
					
					
						
物理学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4
					
					
						
数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计算机类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天文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考研难度较高的10所高校    NO.6
					
					
						
中国十大科研机构    NO.2
					
					
						
中国十大具有保研资格的高校    NO.3
					
					
						
中国十大综合类大学    NO.6
					
					
						
全国理科较难考的十所大学    NO.11
					
					
						
全国十大国优计划试点高校    NO.28
					
					
						
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学校名单    NO.1
					
					
						
北京市十大综合类大学    NO.2
					
					
						
北京最大的十所大学    NO.4
					
					
						
物理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8
					
					
						
计算机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14
					
					
						
数学类“101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NO.24
					
					
						
中国院士数量较多的10所大学    NO.1
					
					
						
全球十大科研机构    NO.4
					
					
						
中国就业率高的10所大学    NO.8
					
					
						
中国在校人数多的十所大学    NO.8
					
					
						
北京十大名校    NO.9
					
					
						
中国难考的十所大学    NO.10
					
					
					
				
						x13
						五星好评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
国科大以“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为办学理念,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包括所、院、台、中心等,以下简称“培养单位”)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学校由京内四个校区(玉泉路、中关村、奥运村、雁栖湖)、京外五个教育基地(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兰州)和分布在全国的113个培养单位组成。近年来,国科大不断深化科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建设,与各培养单位“共建、共治、共享、共赢”。
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任务的重要承担者,是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战略使命的重要依托。学校的核心使命是利用科教融合平台,遴选中国科学院最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供给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国科大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国科大共有、共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资源,文献情报中心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电子文献,同时学生也可在中国科学院各分院、各研究所以及国科大雁栖湖校区、玉泉路校区的图书馆,使用各类资源和服务。
国科大教学设施优良,全面应用多媒体、网络视频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国科大狠抓教学质量,严格教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出版了大量高水平的专业教材。
国科大拥有完备的学科体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学科门类。国科大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授权学位自主审核的20所高校之一。在2023年3月公布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最新数据中,国科大全球排名32位,位列内地高校第一位。在ESI全部22个学科排名中,国科大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跻身ESI前万分之一行列;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科学、农业科学、地球科学、生物与生化、物理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12个学科进入ESI前千分之一,22个学科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学科。
以中国科学院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强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为依托,国科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际学术合作和师生交流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学术声誉和国际影响力。目前,已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以及英国皇家科学院、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美国科学院等国际知名科教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国科大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成员高校、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际交流分会副会长单位及中澳一流大学合作机制首批加盟大学。国科大设有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学院、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地区)、卡弗里理论科学研究所等中外合作机构。国科大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工作,参与 “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建设,在斯里兰卡、缅甸、乌兹别克斯坦设立了国科大海外联合科教中心,通过实施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奖学金”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学生奖学金等项目,培养知华、友华的外国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国科大现有来自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丹麦、巴基斯坦、肯尼亚等98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在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国科大实施本科生公派赴境外学习交流项目和博士生国际合作培养计划。近年来,国科大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人数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是1963年开始试办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78年,正式建校,校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2012年6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年12月,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国科大18个一级学科获得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30个一级学科达到A类。
2018年,学校成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南京市人民政府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确定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4月27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建校40周年纪念大会在雁栖湖校区举行,国科大在纪念大会上收获了一份来自星空的生日礼物——一颗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国科大星”。1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国科学院与重庆市人民政府携手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正式揭牌;中国科学院大学首个临床医学院在重庆揭牌成立。截至2018年底,国科大共有直属教学科研单位55个,其中,京内40个、京外15个;另有附属医院7所。
2019年1月,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揭牌暨中国科学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立。7月,成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创始成员。7月,由北京医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临床医学院正式成立。9月,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常务理事单位。
2019年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北京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0年9月29日,成为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理事单位。
2021年1月4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揭牌;1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揭牌;1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批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及行星科学。
2022年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9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正式批准成立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
(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12月,具体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