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余干西北鄱阳湖中的康山忠臣庙,是一座三进两廊四天井六棚相连为一体的抬梁式木构架,是元末的古建筑,始建于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夏四月。历时六百三十多年,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记载,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大战陈友谅于鄱阳湖,见鄱阳湖之战 朱取胜后,为祀死难的将领韩成、丁普郎等36人,于至正二十四年春天,建庙于鄱湖岸边康郎山上。
忠臣庙主庙共三进,前进为定江王殿,中殿为观音堂,后殿为忠臣大殿。两旁附属建筑,左有“怀忠楼”和“昭武祠”。红墙黄瓦,屋角翘然,描金描彩,宝顶流光;剧康郎,气势雄壮。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康郎山大战打败陈友谅后的第二年急吴元年夏四月,择基建造,为纪念在大战中为他效忠的将士的庙宇,已经六百多年了,清咸丰三年遭兵覕,九年江军统领刘于涥悉依原貌重建,并于其添建建江军昭忠祠怀忠楼,其右添建关登大殿。可惜庙之前进毁与民国廿年的洪水;昭忠祠怀忠楼又毁于一九五四年的红澜。经一九九三年抢修,无奈财力匮乏,仍未恢复原貌,诚为憾事。定江王殿毁于民国二十年洪水,民国二十七年迁至中进,神像毁于1950年;忠臣大殿里面祭祀的是三十六位勇武敢战、壮烈捐躯的将军和三百余名敢死士卒并挡住敌箭,救朱元璋性命的槐柳二将军。
现在看到的忠臣庙是抢修于1993年4月份的,1994年8月举行上梁典礼、丹垩油漆、粉刷一新,到1996年10月 24日才将三十六尊神像全部漆饰,到1997年春节,又在每尊神像前安放标写官职、封爵、年龄段、肤色、姓名的牌位。大殿三十六将士塑像按官爵排位,以韩成为首,中间共十位将军,一位公爵、辅国上将军,十二位侯爵,一位伯爵和二位子爵;左边共十位将军,左起第一位是伯爵、明威将军。其他九位是子爵,武节将军;边上祭祀的是槐木大将军;右边也十位,右起第一位是武节将军,紧挨的二位是武德将军,其他七位是武毅将军;边上祭祀的是柳木大将军。三十六位将军一位公爵,十二位侯爵,二位伯爵,十三位子爵,八位男爵。
忠臣庙明代重修七次,清代重修重建共七次,其中重修四次,重建三次。民国时期也修葺过三次,不过仅是局部小修、维修而已。面临烟波浩渺的鄱阳湖、背倚翠色欲滴的康郎山,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六百多年的水水火火、六百多年的兵燹战乱、六百多年的兴废沉浮,屡遭毁圮,却长留人间,灯火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