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圣寿寺位于英德市城南二公里外的北江西岸,坐落景色秀丽的南山风景名胜区内。据史料记载,圣寿寺始建于梁大中通五年(公元533年),距今1400多年,是岭南地区较早、较著名的佛教丛林。相传禅宗六祖惠能在广州光孝寺剃度后北上韶关曹溪修建南华寺,途经英德圣寿寺并在此开坛讲经,弘扬佛法。圣寿寺法化南山之灵秀,佛光照尘寰,自古以来,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寻幽览胜和礼佛。如唐代元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著名易学家石汝砺等名人都曾游历此寺并题诗赋词。这座千年古刹历经岁月沧桑,名称叠改,历史上曾进行多次重建,留下了许多佛教文化瑰宝和极具历史文物考古价值的巨大摩崖石刻群。
为使千年古刹重现佛光,英德市民宗局及四邻信众诚邀释海慧法师担任主持,并牵头重建南山圣寿寺。重建的南山圣寿寺规划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000万元。主体建筑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祖师殿、万佛殿、观音殿、地藏殿、玉佛殿、咖蓝殿、法堂、斋堂、客堂、方丈楼、居士楼、藏经阁、钟、鼓楼等二十八个殿堂。全部工程计划分三期五年完成。寺院规划具有古代与现代相融合的特色,建筑风格以仿唐代古建筑为主,结合岭南古建筑文化特点来全面设计,力争成为岭南地区较大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佛教丛林。
近年来,南山风景区即为英德重点打造的旅游景点之一。南山风景区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山石刻,有纪念苏轼两到英德的人文景观坡翁亭,有传说中舜帝南巡时歇脚奏乐的鸣弦峰,以及即将重建的南山宗教文化标志南山圣寿寺。
南山摩崖石刻位于英德县英城镇南郊一公里的南山。南山由大小十八个山峰组成。南朝梁中大通五年(533年)在山脚建有“万寿寺”,寄寓寿比南山之吉祥而得名。唐宋时期南山建有亭台楼阁等32个景点,吸引着历代游人赋诗题刻留念。唐元和六年(811年)贞阳县令侯著为南山景点“涵晖洞”题名石刻,是南山第一题摩崖石刻。从唐代至民国,南山摩崖石刻原有140多题,现存106题。其中唐代5题,宋代59题,明代11题,清代9题,民国2题,年代不明的20题。内容有题名、题记、题字与诗刻,以诗刻为最多。书体有篆、楷、行草等。著名的有唐代元杰的《浈阳果业寺开东岭洞谷铭并序》,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被贬英州时,带着幼子苏过游览南山景点后的题名石刻,有宋代英州知州刘仲堪的《南山十咏并序》、石汝励的《英州南山圣寿寺水车记》、张俞的《广东路新开峡山栈路记》、李修的《英州众乐亭记》,还有明代杜宥诗刻,清代李调元诗刻,民国《重修南山寺纪事》等。苏轼南山题名云:“蜀人苏轼子瞻,南迁惠州,艤舟岩下,与幼子过同游圣寿寺,遇隐者石君汝励,器之,话罗浮之胜,至莫(暮)乃去。绍圣元年九月十二日书。”此石刻已于1969年在修建木柴场时被炸毁。南山摩崖石刻始于唐,盛于宋,至民国年间止,前后时间延续1100多年。现存石刻大部分保存完好,但有一些由于风化严重,已剥落难辨,如《水车记》、《栈路记》等,全文只能在文献中查找了。